猴痘出現人傳人 聯合國籲勿污名化LGBTI
2022年5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猴痘(Monkeypox)疫情持續蔓延,英國週日(5月22日)表示,已出現社區傳播,奧地利同日出現首個確診病例。前一天,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現有資訊表明,與有猴痘(Monkeypox)症狀的病例發生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中,「正在發生人際傳播」。世衛警告,全球恐會出現更多猴痘疾病。
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的首席醫療顧問霍普金斯(Susan Hopkins)22日表示,英國近期「每天都在發現更多病例」,且這些病例與前往非洲疫區的任何感染者沒有關聯。在被記者問到,猴痘在英國的社區傳播是否成為常態時,霍普金斯回應稱:「絕對是如此。」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2日首次公開評論這個現蹤全球的罕見病毒,稱猴痘疾病「值得關注」。拜登表示,目前還不確定猴痘在美國的傳播程度,但「這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事」,並補充稱,目前正在討論應對猴痘病毒的有關疫苗。
5月初以來,歐美多國陸續發現多起猴痘病例,外界擔憂原本只在非洲部分地區流行的猴痘,可能正在全球蔓延。根據世衛統計,近日全球至少12個未流行猴痘病毒的國家,已通報共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這些國家迄今尚未出現死亡病例。
數據顯示,這些確診和疑似病例主要來自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是本波第一個發現猴痘病例的國家,於5月7日通報,該名患者曾前往尼日利亞。截至目前,英國已通報20例猴痘病例。
至於中國尚未通報猴痘病例,官方也未針對猴痘病毒發表評論。台灣亦尚未通報任何猴痘病例,台灣疾病控制中心(CDC)21日表示,正在加強對猴痘的監測。由於猴痘的潛伏期為5-21天,可以借助入境旅客強制7天居家檢疫的新冠防疫措施,來及時監測、發現猴痘疾病。
猴痘有多危險?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人類感染首例是在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一名9歲男孩身上發現。猴痘病毒原本主要於非洲中西部的熱帶雨林地區流行傳播。
猴痘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感染猴痘病毒的症狀與天花相似,但臨床嚴重程度較輕。症狀包括發熱、頭痛、乏力、淋巴結腫大和長出疱疹等,通常能在兩至三週內消退。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最長可能至21天。
根據世衛,猴痘症狀嚴重病例多見於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愛滋病患者。在非洲的不同流行地區,其死亡率有較大差異,介於3.6%至10.6%之間。
對於猴痘病毒罕見地在歐美逐漸蔓延,英美衛生官員表達高度關注,但普遍認為應不會像新冠病毒一樣造成全球大流行。
美國紐約州公衛專員巴塞特(Mary T. Bassett)上週表示,「關於美國和其他地方疑似猴痘病例的報告令人擔憂」,不過在美國發現的猴痘病例死亡率約為1%,大多數人會在兩到四個星期內完全康復,「目前公眾面臨的風險很低」。
英國衛生安全局的首席醫療顧問霍普金斯週末表示,「目前普通人群的(感染)風險仍然極低。」她認為人們需要保持警惕,但大多數成年人染疫的症狀都「相對溫和」。
罕見病毒為何突然蔓延?
公衛專家目前的關注焦點,仍是猴痘病毒為何「不尋常地」突然蔓延多國?美媒Politico報導,「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Erasmus MC)病毒科學部門負責人庫普曼斯(Marion Koopmans)上週表示,這樣的不尋常現象可能是因為猴痘變得更容易傳播,但仍「迫切需要」更多資訊佐證;德國聯邦衛生部長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稱,「只有基因研究才能顯示……傳染途徑是否發生了變化」。
也有學者認為病毒出現和傳播並不驚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的病毒學家拉斯穆森(Angela Rasmussen)向路透社表示,在全球爆發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世界更加警惕任何形式的新疫情爆發,不過「病毒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她稱,全球人口流動、氣候變化等綜合因素,都可能加速病毒的出現和傳播。
專家表示,猴痘可以經由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粘膜損傷部位等,導致病毒從動物傳播給人;人際傳播途徑包括經由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損傷部位或被污染物品以及體液,包括性接觸。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呼吸道飛沫也會導致傳播。此外,也可能經由胎盤或生產期間的密切接觸發生母嬰傳播。
聯合國籲勿污名化LGBTI
根據世衛組織,近期通報的猴痘病例,主要、但不限於在尋求初級保健和性健康診所治療的男男性行為者中發現的。證據表明,感染風險最高的,是與有症狀的猴痘患者發生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
世衛官員海曼(David Heymann)向路透社表示:「現在似乎正在發生的是,它(猴痘)已經由性的形式、生殖器的形式進入人群,並且像其他經由性感染的疾病一樣,正在世界範圍內擴大傳播。」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黑德(Michael Head)日前則稱,目前還無法證實猴痘病毒是類似愛滋病病毒的性傳播病毒,「性行為或親密活動期間的密切接觸,包括長時間皮膚接觸,可能是傳播的關鍵因素」。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週末指出,一些關於猴痘的公開報導和評論「強化了仇視同性戀和種族主義的陳舊觀念,加劇了汙名。」
愛滋病署代理副執行主任卡瓦納(Matthew Kavanagh)22日表示,經驗表明,汙名化言論可能阻礙疫情應對,因為這些言論會引發恐懼循環,迫使人們遠離醫療服務,阻礙診斷病例的努力,並鼓勵無效的懲罰性措施。
他說:「我們感謝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和間性者社區在提高認識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我們重申,這種疾病可能會影響所有人。」
如何應對猴痘?
目前沒有治療猴痘的具體方法,僅能針對症狀緩解。法新社報導,針對天花的疫苗接種在預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約為 85%。
美國德州州立大學的微生物學家羅德(Rodney E. Rohde)日前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表示,由於猴痘與天花密切相關,天花疫苗可以針對這兩種病毒提供保護。然而,自從天花病毒從地球根除以後,美國在1972年已停止針對對普通民眾的天花疫苗常規接種。他表示,正因如此,猴痘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正在評估,是否要向治療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可能接觸猴痘的高風險人群,提供天花疫苗。英國官方則表示,政府已經開始購買天花疫苗的庫存。
綜合比利時媒體報導,比利時衛生當局上週決定,針對猴痘患者實行21天的強制隔離,是第一個實施相關措施的國家。
(世衛、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