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爾評施羅德觀點:德國對華政策延續多於變化
2008年7月17日德國之聲:梅克爾總理將不會參加本屆奧運會的開幕式,而現在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參加開幕式的表態意義何在?
瓦克爾博士:首先,我覺得這根本沒什麼意義。聯邦總理梅克爾此前並沒有參加北京奧運會和奧運會開幕式的計劃。梅克爾總理今年將在10月訪問中國,參加在中國舉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所以,國際媒體對總理抵制奧運會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梅克爾總理並沒有抵制奧運,而是根本沒有計劃參加奧運會開幕式。
德國之聲: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文章中批評了聯盟黨的亞洲文件,您對此怎麼看?
瓦克爾博士:聯盟黨議會黨團通過亞洲戰略文件時,中德兩國之間的氣氛剛好處在最差的時候,因為梅克爾總理此前接見了達賴喇嘛。因此這個文件一公開,就給人留下一種德國的對華政策發生變化的印象。但是如果人們仔細瞭解一下德國現在的對華政策,就會發現實際的變化並不大。我個人認為,聯盟黨的這個文件目的首先是介紹亞洲地區的整個情況,同時也是針對現在在德國大眾和媒體中廣泛存在的對中國的擔憂和害怕。
德國之聲:您是否同意施羅德的觀點,該文件給德國帶來"巨大的外交損失"?
瓦克爾博士:該文件是否帶來了外交損失,我還不能做出評斷。首先,這是一個聯盟議會黨團的文件。德國聯邦議會不負責德國的外交政策,外交是聯邦政府的任務,比如外交部以及其他發揮作用的部門。因此,儘管這個文件在中國引起了不滿,因為該文件的發布和總理接見達賴喇嘛的時間接近,但是我不能就此斷定,這個文件帶來了外交損失。我也不知道,這個文件會在哪些方面帶來損失。這個文件首先放眼整個亞洲,太平洋地區,並指出在該地區,德國還有許多其他很重要的夥伴。
德國之聲:這是否預示著德國亞洲政策重點的轉向呢,將重點從中國轉向文件中認為是很重要夥伴印度和日本?
瓦克爾博士:首先德國的亞洲政策是植根於歐盟的亞洲政策之中的。如果瞭解一下歐洲的亞洲政策,您會發現,歐洲恰巧是想和中國,日本和印度這三國家發展戰略夥伴關係。毫無疑問,這三國也是德國在亞洲最重要的對話夥伴。如果仔細瞭解一下德國高層政治代表團對這三個亞洲國家的訪問次數,您會發現中國是處在前列的。因此,這個戰略文件是想指出,在亞洲除了中國還有其他重要的合作夥伴。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地區權重分配如何。過去印度在亞洲的作用不是很大,而現在卻越來越重要,是德國在南亞的夥伴。因此我不認為德國對該地區的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即使有變化也不是因為這個文件。
德國之聲:您剛才提到德國的亞洲政策植根於歐洲的亞洲政策之中,那麼中德關係轉冷會在多大程度上對中歐關係產生影響呢?
瓦克爾博士:我認為,"轉冷"這個詞用來形容中德關係不正確。問題的關鍵無論是對德國還是對歐盟都是因為在過去幾年中貿易衝突增多。對歐盟來說,在過去幾年和中國的貿易摩擦點增多。雙方的貿易和經濟的往來越多,摩擦點就會越多。而且我覺得歐洲大眾現在也許和五年前相比對中國的擔憂越來越多,因為中國變得更強大了,尤其是在經濟方面,同時也因為在一些對德國和歐洲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上,和中國和合作比較困難,比如氣候轉變等相關問題。
德國之聲:有一種說法,在施羅德政府時期,中德的關係更重視經濟,而在梅克爾政府時期,中德的關係則以價值觀為導向,更具政治性。您對此怎麼看呢?
瓦克爾博士:我認為,經濟一直都是中德關係的重中之重。同時歐洲和德國對中國的改革政策包括內政改革的支持也是兩國關係的重點,比如說在兩國在法制國家方面有很多合作項目。因此我覺得兩國關係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方面是經濟層面的,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在環境保護,法制國家方面等的支持和合作。因此我不贊成對這件事情進行非黑即白的判斷,這麼說是不對的,而且帶著這種黑白兩分的思想,也不利於兩國的關係前進。還有人說,總理府的外交政策是以價值觀為導向的,而外交部卻不是這樣,這種說法也不對。這種簡單的兩分法是錯誤的。
德國之聲:施羅德在文章中還認為,對於人權問題,那種模式化的,象徵意義很強並主要針對德國公眾進行的活動更適合非政府組織。您是否同意這種看法?
瓦克爾博士:人權問題是必須要談的問題,但關鍵是談問題的方式,以及找到好的,長期來看能切實帶來變化的切入點。中國政府也清楚,中國在保護人權上做的不夠。其他國家如果和中國的意見不一致,也應該和中國政府公開對此討論。另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歐盟很多國家都進行了人權對話,這類活動儘管受眾面不是廣大的群眾,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活動是沒有意義的,是多餘的。這種對話為參與人架設了共同的語言。如果簡單地把現在的政策目的說成是為了贏得選民,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內政確實也起到了作用。
德國之聲:那您認為,德國對於中國人權問題採取的做法是否起到積極作用呢?
瓦克爾博士:我覺得總的來說,我們從外部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最多只能使人權問題的某些方面得到改善。如果中國通過本國發生的事情認識到需要改變人權現狀,比如死刑這個例子,才更有意義。同時我們也通過邀請中國的法官,律師,檢察官以及法學教授來德國進行培訓,展開討論,這樣才有可能激發中國學習吸收其他國家解決方案的意願。
德國之聲:最後,您是否能總結一下施羅德政府和梅克爾政府外交政策方面的區別?
瓦克爾博士:首先我要說,現任政府和前任政府相比,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延續多於變化。總的來說,兩國關係穩定。中國不僅被德國看作是重要的經濟夥伴,同時也被看成是處理一些全球問題的重要合作夥伴,如控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氣候轉變等。沒有中國的合作,這些問題沒法解決。中德和中歐之間之所以會出現氣氛的變化,一方面是因為貿易摩擦點增加,貿易摩擦面加大,另一方面中國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歐盟不會成為制約美國的一極。
專家簡介:古德龍•瓦克爾博士(Gudrun Wacker)是德國國際政策和安全研究所(SWP)亞洲科研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研究方向是中國的外交和發展政策、歐盟同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等。德國國際政策和安全研究所(SWP)為德國議會以及政府在外交和安全問題上提供咨詢。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