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基督教徒嫁給穆斯林……」
2007年7月26日根據伊斯蘭的教義,穆斯林男子允許同信仰基督教或者猶太教的女人結婚,因為他們的子女將繼承父親的宗教。對於他們的妻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信仰一神教,而不是非得皈依伊斯蘭教不可。也就是說,嫁給穆斯林的女人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不過他們應該以穆斯林的方式教養子女,孩子們將來也不能受基督教或者猶太教的洗禮。
然而,穆斯林女子卻不可以嫁給非穆斯林男子,因為猶太教或者基督教徒丈夫們不能保證他們的穆斯林妻子自由地進行自己的宗教儀式。因此,也就不能保證他們的妻子和兒女能夠按照伊斯蘭的教義生活。
在德國,從事物理工作的貝林達‧穆沙夫與祖籍阿富汗的丈夫,化學博士,納迪布‧穆沙夫就很重視這個問題。他們已經結婚十八年,不過貝林達從來沒有想過要皈依伊斯蘭教。當被問到,她的丈夫是不是想過要皈依基督教的時候,貝林達回答道:「沒有,那樣的話我就不會跟他結婚了,那他就太沒有特點了。不會,絕對不會。」貝林達還說到,伴侶雙方都要保持自己的個性,而不是放棄自我。
對於貝林達來說,自然而然地,她的子女應該按照伊斯蘭的教義被養育成人。在她自己的家裡也是這樣,子女要跟隨父親的信仰。所以,雖然她的母親是天主教徒,她還是跟著父親成了新教徒。貝林達希望宗教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們自然而然地產生影響,並且她要成為孩子們的榜樣。
貝林達說:「很多東西我不一定都要親自教給孩子們,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愛鄰如己』等等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裡面都是最基本教義,沒有重大差別。因為這些深深紮根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孩子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地學會這些。該怎樣與家人相處,該怎樣與他人相處,在這些方面我們都會做孩子的榜樣。」
可這並不是說,基督教的信仰完全不受到重視。孩子們還是會在學校裡學習新教教義的課程。貝林達覺得,對夫妻生活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夫婦應該信仰同一種宗教,而是別的東西。她說:「雙方應該有一些共識。比如,應該讓對方自由發展,並保留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要給予對方自由與理解。」
貝林達的丈夫納迪布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也是一個開放的思考者,他力圖把自己的信仰融入當代精神。他說:「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信徒,一名信神的自然科學家,我相信神的存在,試圖理解他的教義,並且身體力行。我一直在向我的神禱告,一直向他尋求幫助。可是,我也不是非要把我的信仰方式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完全體現出來。」
而另一對異教通婚的夫婦,沙梅爾夫婦,並沒有完全按照伊斯蘭的傳統教育子女,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式。信天主教的芭蕾舞教師克里斯蒂娜和祖籍阿富汗,目前作記者的丈夫拉特比在高中畢業之後就結婚了,他們現在已經共同生活了十二年。他們的孩子在兩種文化與宗教的熏陶下長大,孩子們將來可以自行決定,自己要歸屬於那種文化與宗教。拉特比的秘訣是,重要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宗教。
他說:「我自己的成長經歷是這樣的,在我們家裡,宗教本身並沒有被賦予最重要的意義。從小,我們就被教導,有一位神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信仰他。而人們最終屬於什麼宗教,根本就不重要。所以對我來說,她是基督教徒,猶太教徒,或者信仰什麼其它的宗教,完全不成為問題,也不重要。」
不過一開始,克里斯蒂娜的家庭和朋友圈子都懷疑,嫁給一個穆斯林,他們的婚姻關係是否能夠長久。克里斯蒂娜說:「對,一開始存在著那種懷疑的態度,因為我們的媒體對穆斯林並不是十分友好。我很早就把我的丈夫,當時他還是我的男朋友,介紹給了我的母親。她覺得他和藹可親,而這就是她當時最主要的判斷標準。別人沒有說什麼。」
信仰不同宗教的夫妻和信仰同種宗教的夫妻一樣,他們的婚姻常常會破裂。婚姻破裂的原因也基本相似,不過常常與宗教信仰並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