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從頭說起
國會表決政府預算,這樣的程序在美國已經有200多年的傳統。但是政府停擺卻是近幾十年才有的現象。德國之聲為您梳理其源頭、發展以及所造成的損失。
日落就關門?
每年的9月30日是美國政府財政年度的最後一天。每到夜幕降臨,關鍵的時刻就逼近了:根據美國憲法第一條的第九款,國會必須要在這一天結束之前,對政府下一年度的預算案進行表決。1870年,美國通過了《反預算過度法》,來禁止政府機構超支花費。拖到最後期限才通過預算,這是經常出現的問題。直到1980年,新情況出現了。
沒錢就關門吧
1980年,在時任總統吉米‧卡特的要求下,美國司法部長希維勒提重新審視了《反預算過度法》,並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預算,政府雇員還應該工作嗎?」根據希維勒提對法律的解讀,沒有薪水就意味著沒有工作。雖然在卡特任內,美國政府僅僅經歷了很小規模的停擺,但是這種新的釋法卻使得政府停擺成為一種談判策略。
雷根:八次停擺
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政府停擺發生在1981年11月——當時有24萬政府雇員被迫休假,造成經濟損失8000萬美元。當時剛剛上任的雷根總統拒絕簽署一份沒有包含巨額減稅措施的預算案。在參議院佔主導地位的共和黨和在眾議院佔多數的民主黨在政府關門一天之後就達成了妥協方案。不過雷根任內一共發生過八次政府停擺,為迄今歷任總統的最高紀錄。
克林頓任內 政府停擺成為政黨博弈利器
在風平浪靜的幾年之後,1995年底到1996年初美國經歷了長達27天的政府歇業。這次關門源於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金裡奇(圖左)和總統克林頓在政府預算上的對峙。它所造成的代價是至少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也是在川普政府停擺之前,美國歷史上政府關門持續時間最長的「紀錄保持者」。
國會的籌碼 政府機構的苦藥
像軍隊、國家安全等關係重大的部門即使在政府停擺期間也不會「擅離職守」。但是像稅務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以及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這樣的機構卻不得不停止運行。這就會導致有關稅務、食品監管和疾病研究的工作出現延誤。
「歐巴馬醫療」引起的停擺
2013年,美國政府在歐巴馬任內經歷了又一次大規模的停擺。這次主要是因為所謂的「歐巴馬醫療」方案遭到共和黨的強烈反對。在參議員泰德‧克魯茲主導之下,共和黨以加強限制醫改方案來作為提高國家負債上限的交換條件。這次為期18天的政府歇業導致85萬名員工被強迫休假,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40億美元。
政府可以一直停擺下去?
2018年底一直持續到2019年初的這次政府停擺,一共持續了35天,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大批聯邦雇員被放無薪假。但是川普总統堅持將在美墨邊境修牆的撥款寫進預算案,否則就拒絕簽字。他甚至威脅道,自己可以讓政府一直停擺下去,持續幾年也再所不惜。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妥協。
政治博弈的代價——燒錢!
儘管政府停擺的成本越來越高,但利用這一籌碼來玩弄政治游戲的趨勢卻有增無減。華盛頓損失的時間成本、工作成本和資金成本加在一起,都是天文數字。根據標準普爾評級機構的計算,按照目前的費率,美國政府平均每停擺一個星期,就會造成大約6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政府停擺:建設性還是破壞性?
然而最大的輸家還不是國家經濟,也不是在爭鬥之中作出最大讓步的政黨。事實上,損失最慘重的還是政府本身。根據蓋洛普(Gallup)的調查,在2013年的政府停擺之後,公眾對於政府總體上的不滿意程度上升到33%。而在那之前的歷史最差成績,還是在1972年水門事件之後的尼克森政府,那時的民眾不滿率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