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09 Rösler Portrait
2009年10月28日"我已經多次明確表示,我不去柏林。我的目標是在下薩克森州從政。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這是9個月前菲利普‧羅斯勒在出任下薩克森州經濟部長之前講的一番話。羅斯勒一再強調漢諾威是他的政治故鄉:
"為什麼不去柏林呢?我在這裡有兩位得力的州議會黨團和州自民黨的秘書長。我要是碰巧遇到他們二位在喝咖啡,我就會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喝杯咖啡。如果我在柏林從政,我要是遇到黨團和政黨的秘書長在一起喝咖啡,我絕不相信他們是巧遇,而肯定是相約在一起商量,誰將成為新的議會黨團主席,誰又將是聯邦州黨主席等等。也就是說,帶著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去工作是沒什麼樂趣的。所以我喜歡也很高興能留在下薩克森州。"
看來柏林給羅斯勒的印象是氣氛更冷淡一些,不信任感更濃一些。不過,現在他作為下屆衞生部長要習慣柏林的政治氣氛才行,也很可能要面對十分嚴厲的指責。
羅斯勒1973年2月24日出生在越南。他還是9個月大的嬰兒時被一對德國夫婦收養,來到德國。這對夫婦還有兩個親生女兒。羅斯勒4歲時他的養父母離異,他跟養父生活。羅斯勒的養父是軍人,而且是社民黨的鐵桿支持者,對羅斯勒在許多方面影響很大。但是在政治方面,羅斯勒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我去社民黨青年組織瞭解過情況,不過他們對我來說太'偏左'了,所以沒能贏得我的支持。在學校歷史和德語課上學到的啟蒙時代的知識引起我很大興趣。我主張的是對事物進行探索,但是不必接受某一種觀點。所以我就看那個政黨的路線最符合我的觀點。最終我選擇了在自由主義政治方面發展,我就去了自民黨的青年組織,並留了下來。"
留在自民黨的確是羅斯勒做出的正確選擇。他的政治生涯也從此平步青雲。先是作為自民黨新生力量從事一些工作。2000年起,羅斯勒成為下薩克森州自民黨秘書長,但是完全是義務工作,不領取薪金。之後羅斯勒當選為下薩克森州自民黨州議會黨團主席,繼而成為下薩克森州自民黨主席,最後成為州經濟部長和副州長。取得這些成績,自然離不開雄心大志,不過羅斯勒不認為自己是個野心強的人:
"雄心大志,這聽起來總有一點野心強的感覺。我不是這樣的人。我還努力繼續保持我的幽默風格,繼續享受生活。"
在下一屆聯邦內閣中,羅斯勒是最年輕的部長,也是第一位有移民背景的部長。羅斯勒自己說能出任部長,證明了"德國是個自由的、開放的寬容的國度"。羅斯勒同時說,和自己的原籍國家越南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與聯繫。他第一次去越南是2006年,是因為他的妻子想知道一下羅斯勒出生的國家究竟是什麼樣的。不過下薩克森州才是羅斯勒真正的故鄉。他和妻子還有兩個孩子剛剛搬進了在州首府漢諾威附近的新家。即使出任衞生部長一職,羅斯勒也將繼續住在這裡。
羅斯勒始終強調,他並不想終生從政。他曾表示,最遲到2018年,他將結束政治生涯。
"如果一個人從政太久了,自己也會有很大改變。我想,我要是從政太久,到最後甚至不敢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覺得政治家和演員在某種意義上有些共同之處:就是在觀眾還鼓掌的時候,應該趁好就收。"
作者:Michael Orth/謝菲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