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金融危機凸顯中國的重要性
2010年9月11日德國之聲: 中國是金融危機的大贏家嗎?
施特芬斯教授: 我認為,中國成為大贏家並不是因為普遍性的金融危機,但是這場危機顯然凸顯出,在國際金融的面紗後面,力量對比發生了持久性的改變。不論從20國集團峰會還是8國集團峰會上都可以看出,中國成了全球經濟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力量。
德國之聲:中國和西方相比,什麼地方做得更好?為什麼中國能夠這麼好地度過金融危機?
施特芬斯教授:金融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不盡相同,這首先因為金融危機對一個國家銀行體系的負面影響是隨著其複雜程度而增加。雖然它在具體問題上取得的成績值得人們尊敬,但中國的銀行體系仍然非常傳統,比起西方國家落後了10到20年。也就說,衍生金融產品以及相應的體系內部聯繫還並不存在。因此就不會產生那麼巨大的危機效應。
德國之聲:政界正在就世界金融體系改革進行角力,中國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施特芬斯教授:中國可以試圖去避免出現這種全球不平衡,而這正是危機的原因。中國政府顯然試圖通過各種景氣方案持久性地刺激內需,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功。中國對出口的依賴性看來也有所降低,也不再無休止地提供外匯盈餘來支持比如說美國的消費,當然,這對負債國當然也是一種危險。
德國之聲:中國房地產市場過熱,情況和美國幾年前相似。下一個危機會來自中國嗎?
施特芬斯教授:中國政府已經通過相應的通告讓銀行限制信貸,特別是房貸。這樣一來,需求也會相應減退。但是,人們必須看到,大城市裡出現了一個非常靈活而自信的中產階層,他們希望有相應的居住條件。我們也看到城市化的趨勢,大量人口需要住房,這種壓力也對房價產生了影響。我不知道是否能夠對此進行持久性的調整。如果景氣回落,那麼市場的房價就不能維持。不過我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通過其經濟政策調整對這一進程進行持久的控制。
採訪記者:Christoph Ricking 譯者:樂然
責編:瀟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