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返不容易 暴力現象日益嚴重
2019年8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有關遣返失敗的報導一再出現:難民贏得拒絕被遣返回來源國或第三國的官司;或者,當事人幹脆就銷聲匿跡,讓警方撲空。現在,甚至因在飛機上出現暴力激化,遣返行動在最後一刻流產。因德國和外國航班飛行員拒絕載運,僅2019年上半年,就有335人無法被遣返。
這一數字來自聯邦政府對左翼黨的議會質詢的回答。德國之聲得到了相關文本。從這一回答亦能瞭解到涉事最頻繁的是哪些機場:美因河畔法蘭克福(131人);杜塞道夫(111人);慕尼黑(39人)。涉事最頻繁的航空公司分別是漢莎(87人),排名第一;歐洲之翼(75人);伊比利亞(42人)。
隱蔽在這些簡單數字背後的顯然是一個多年來越來越尖銳的問題:暴力增加--既涉及當事人一方,也涉及國家一方。
使用鏈、銬數量幾增10倍
左翼黨聯邦議員耶爾普克(Ulla Jelpke)想瞭解得更詳實些。為此,她向聯邦政府發出質詢,含26個細節性問題。根據聯邦政府的回答,從2015到2018年,使用所謂的"身體暴力協助手段"的數量從135件增至1231件,幾乎翻了10番。所謂的協助手段指的是手銬或腳銬等警察用以制服暴力行為者的工具。
數字陡增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在同一時段,遣返總量幾乎沒有變化:2017年是23966人;一年後是23617人;如將1月至6月的數字(約為11496人)平均推算至全年,則2019年情況相若。遣返總人數減少的情況下,使用鏈、銬的數量卻增加,對此,聯邦內政部解釋說,這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當事人在遣返程序中採取抵抗行動"。
內政部:"容易"解釋
對德國之聲本周一(8月12日)提出的詢問,聯邦內政部發言人彼得曼(Eleonore Petermann)表示,暴力現象增加"容易"解釋,原因是,遣返並非自願,因此,當事人"或許通過身體暴力"表達其不滿,而為在這種情況下仍能實施遣返,或為保護有關人士,可以使用鏈、銬或其它手段。不過,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的這名發言人說,那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作為最後的手段使用。
左翼黨議員耶爾普克則對雙方暴力增加這一現象的看法截然不同。她抨擊說,"當事人的絕望心理面對越來越強硬的暴力手段,強使他們違反自己的意願被遣返回家鄉國或中轉國的最悲慘的生活環境中去。"
人道組織稱遣返實踐是"黑箱"
耶爾普克指出,歐洲理事會反酷刑委員會的批評就是一個例子。今年5月,該委員會要求德國,在遣返實踐中放棄"過分的和不恰當"的暴力使用。人道組織"贊同庇護"(Pro Asyl)也記錄到與遣返有關的暴力增加現象--當事人和警察雙方。不過,該組織法律事務發言人梅索維奇(Bernd Mesovic)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對"嚴重施暴"行為的訴訟涉及的主要不是在機場負責實施遣返的聯邦警察,而是"抓捕、帶走被遣返人或將其送至機場的" 執法官員們。
"贊同庇護"組織的專家們稱整個遣返實踐是"黑箱議題"。梅索維奇指出,除當事人及其家人外,獨立證人很少,因此,人們只能從起訴越來越多這一現象推斷現實情況。梅索維奇相信,暴力增加的背景可能是政界人士一再公開表示的那種期待:"成功實施大量遣返"。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