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的「戴安娜」
電影《戴安娜》將於1月9日登陸德國。這部作品由德國導演操刀,講述的是戴妃生前最後兩年的生命歷程。1997年戴妃在巴黎遭遇車禍死亡。
充滿挑戰的題材
因為親民和藹、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戴安娜王妃也被人親切地稱為心中的女王(queen of heart)。戴安娜王妃悲劇性的遭遇車禍身亡近17年後,德國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才鎖定了這個題材。拍攝這部傳記性作品是一種冒險,因為尤其是對英國人來講,關於戴安娜的種種傳聞,依然感染著他們的情緒。
從希特勒到戴妃
導演西斯貝格的成名之作是《帝國的毀滅》(Der Untergang),這部影片描寫了獨裁者希特勒的最後一段歲月。電影《戴安娜》聚焦於她生前最後兩年的生命歷程。影片的開始就描繪了她童話般生活的結束——與王儲查爾斯離婚後,戴安娜失去「殿下」封號的一幕。這部言情片講述了戴安娜如何尋找新的人生目標。
亦真亦幻的戀愛
影片中尤為著重描繪的是據稱戴安娜和一位倫敦心臟病外科醫生阿斯納特‧可汗(Hasnat Khan)的戀愛關係。曾在美劇《迷失》有過精彩演出的男星納威恩‧安德利維斯(Naveen Andrews)扮演阿斯納特‧可汗。這位醫生本人從未和記者凱蒂‧施奈爾(Kate Snell)進行過對話,《戴安娜》這部電影就是由施奈爾出版的暢銷書《戴安娜:王妃最後的愛人》(Diana: Her Last Love)為基礎改編而成的。接受一家英國媒體採訪時阿斯納特‧可汗批評道,這本書完全以「戴安娜朋友爆出的八卦」為素材。他並不想觀看這部電影。
女主角遭炮轟
在電影放映之前就圍繞著女主角,扮演戴安娜的澳洲女演員妮奧米‧瓦茲(Naomi Watts)出現了爭議:批評人士認為,在外表上,這位女星與戴安娜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不過在首映之後,瓦茲的演技獲得了充分的肯定。
全球首映式
戴安娜王妃逝世16年之後,2013年9月電影《戴安娜》在倫敦舉行了全球首映式。當晚妮奧米‧瓦茲是眾人矚目的焦點——除了她之外,現場鮮少有其他名流影星到場。英國王室成員也並沒現身。他們也不願意提前對電影發表評論。
「尷尬、可怕、令人生厭」
這部電影放映後在英國遭到了惡評:英國《泰晤士報》評價劇中的「戴安娜」是個「尷尬、可怕、令人生厭」的角色。《衛報》則寫道,這部電影讓戴安娜之再一次面對了死亡。在北美,這部電影的票房也相當不理想,上演的第一個周末票房僅為4.7萬歐元。
英國之殤
在英國,幾乎不可能對這部電影做出客觀的評價——戴安娜仍然是人們的「心中的女王」。導演西斯貝格表示,她依舊是英國的一道傷痕。在倫敦的全球首映式上斯貝格呼籲,不要帶著偏見和成見來觀看這部作品——至少在英國,這個願望並沒能實現。
獲得好評
何在英國的情況不同,去年12月初在德國城市慕尼黑舉行的首映式上,電影《戴安娜》卻獲得了好評。觀眾和評論家們認為,這部電影鮮明地展現出了戴安娜性格上的巨大矛盾。現在這部作品仍在德國公映,觀眾們可以形成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