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首过去,只展望将来”-伊拉克大选与欧盟
2005年1月27日欧盟希望,1月30日伊拉克各地的少数民族都能尽可能参与大选。而这一期望恐怕要落空。尽管如此,即使巴格达政府并非完全民主地被合法确立,欧盟还是有意于尽快与之外交关系正常化。
由于欧盟内部意见无法统一,在伊拉克长期设立欧盟代表团的提案未获通过。法国首先主张,在新政府取代被党派同盟势力控制的政府后,应当设立欧盟代表团。去年11月的欧盟成员国峰会上,欧盟理事会主席、荷兰首相让.彼得.巴尔克嫩德呼吁25个成员国能达成一致意见,尽管伊拉克战争使成员国关系变得颇为微妙。
“别计较过去了,还是向前看吧。成员国一致认为,未来的伊拉克应该是一个稳定、民主、富强的,使伊拉克人民由衷自豪的国家。欧盟乐于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将付诸行动。”巴尔克嫩德说。
为支持大选,使之稳步进行,欧盟已经资助伊拉克3200万欧元,但是放弃了派大选观察员前往伊拉克的意向,原因是有不少反对意见。过去两年来,欧盟投入到紧急人道救助和重建伊拉克的资金达3亿欧元,今年又追加了1亿欧元。
但是援助不应仅停留在金钱上。欧盟外交专员贝尼塔.菲瑞罗.瓦德勒建议欧盟培训伊拉克大选警卫人员。与之对应,北约组织的培训代表本应针对大选全面开展培训工作,而目前受训人数仅为100。
伊拉克总理阿拉维在布鲁塞尔接受采访时说:“不管是大选前,大选中,还是大选后,我们都盼望着多国部队和友邦为重建伊拉克提供援助,帮助伊拉克安全力量重获解除威胁的能力。”
欧盟许多成员国免除了伊拉克的不少债务,总额为伊拉克外债的80%。不过伊拉克也向一些阿拉伯国家举借了外债。为求长远发展,欧盟有望与伊拉克建立广泛的经济和友好合作的协议,免税的贸易往来也将成为可能。
几周前,伊拉克临时总统亚瓦尔在访问布鲁塞尔时,把欧盟同邻国的地区合作视为中东国家的典范。他指出:“欧盟是我们的榜样。合作更为紧密时,经济成为驱动力。今时今日,人们不可能与世隔绝地生活。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欧盟同伊拉克良好的贸易关系可追溯到1991年海湾战争时。萨达姆时期,德国、法国等国家将设备和消费品运往伊拉克,而伊拉克出口石油到欧盟国家。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同伊拉克总理阿拉维在布鲁塞尔会面时,也表示要努力继承这一传统。施罗德提出:“当然,同时我们要问,那些在伊拉克声誉良好的德国企业,能够为重建承担些什么义务?”
最迟到伊拉克大选以后,大西洋彼岸的破裂的关系将被重新缝合。在此期间,欧盟将作为联合国的重要角色(美国对此亦认可),参与重建伊拉克,资助保卫联合国代表的军队。
作为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最忠实的伙伴,英国首相布莱尔指出,欧洲人关心的不仅仅是一个伊拉克。“现在,人们看到了现实。为了维护伊拉克的稳定,我们必须同美国,当然也同伊拉克政府合作。如果看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不少不稳定问题源于近东。”他强调道。
欧盟外交专员在访问华盛顿时,也对此表示赞同。同时她也相信,美国将会认清,不能强制阿拉伯国家接受民主,而伊拉克也不会成为欧盟国家近东政策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