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对华战略如何才能更明智?
2023年1月1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弗兰肯邮报》以"和中国打交道宛如走钢丝"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政府正在为本国企业提供慷慨的补贴,德国企业当然会抱怨因此受到不公平待遇。作者认为,德国必须拿出一套聪明的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做法。
"德国经济界抨击中国政府大肆为本国企业提供补贴,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德企对中国政府肆意干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批评也是合理的。不过,假如我们从中共的视角来分析,就会发现北京的策略十分聪明:暂时不让正在崛起的本国企业赤裸裸地暴露在全球市场的阴晴不定、不加拘束的环境中。种种迹象表明,北京的战略制订者从历史中吸取了一些经验,因为即便像日本、韩国、台湾这样的高度发达国家,也曾有过政府强力干预经济的时代,从而为本国产业的建立巩固保驾护航;政府将某些特别领域宣布为'优先领域',为本国初创企业提供慷慨补贴,同时还限制相关产品的进口。"
"所以对于西方而言,和中国打交道依然会像是走钢丝。作为欧洲人,我们需要一套深思熟虑的一致战略:一方面,我们需要跨文化交际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强硬。"
杜塞尔多夫出版的《经济周刊》以"欧洲需要更具进攻性的对华战略"为题,刊发由曾担任默克尔总理顾问的经济学教授Lars-Hendrik Röller以及经济学者 Jakub Kałuzny联合撰写的客席评论。作者认为,在面对中国的不公正贸易手段时,欧洲人与其采用限制进口、限制投资等可能遭致报复的防御性手段,不如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
"欧洲应该更加重视具有进攻性的产业政策,从而发挥欧洲的优势。首先,欧盟需要积极有为的贸易政策,与印度等国签署谈判了许多年的重要自贸协定。欧盟与拉美国家的自贸协定已经在2019年完成谈判,这份文件也应当尽快批准生效,这样欧洲就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一员,涉及7.7亿人口。而且,这样的自贸协定也能促进欧洲的贸易多样化,其贸易伙伴都与欧洲有着相似价值观。与非洲的自贸协定也能带来不少机遇,尤其是在气候保护领域。"
除了与各国签署自贸协定,作者还建议欧洲加大对关键科技领域的扶持力度,促进电池、半导体、氢能源等未来技术的发展。此外,欧洲本土的基建投资额也必须尽快提升,从而抵消能源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避免企业迁出欧洲。
"总而言之,欧洲应该先做好自己的功课,而不是总想着限制别人。最好的对华战略应该是经济上做强欧洲,让欧洲的经济更具进攻性。而且,还有一个理由也能说明防御性手段难以实现目标:它会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被拒之门外。这也意味着全球人口的大多数都被阻隔、被抛弃。可是,要想实现气候保护等全球性目标,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十分重要。"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