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自相矛盾的超级大国
2018年3月3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时代周报》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很淡定"的专栏评论。该报资深东亚记者Matthias Naß在文中指出,北京没有对美国开启的贸易战采取太过激烈的反制措施,并不意味着中方的软弱,而是说明中国领导人比特朗普更加明白中美双边关系运转良好的重要性。
"在许多方面,特朗普对中国的批评是正确的。中国人正在利用美国以及欧洲的自由市场,同时却阻止不受欢迎的竞争者进入本国市场。通过国有银行,北京为本国企业提供实质上的补贴,还在外国大举收购具有战略关键地位的企业,同时又不允许外国资本收购本国关键行业的企业。中国还迫使在华开展业务的外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并且还有大规模偷窃知识产权的行径。"
"欧洲人以及美国人共同批评中国的这些做法,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用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去对付中国的重商主义,这就有些愚蠢了。西方如果这样做,到头来受害最深的将是自己。希望特朗普能最终明白这一点。"
文章随后指出,新上任的副总理刘鹤、央行行长易纲早年都曾在美国留学,后者还曾在印地安那大学任教。两人都是经济自由派。而习近平的紧密盟友、新任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则与华尔街大佬们维持着良好的私交。"尽管现在美中两国之间恶言相向,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事实:中美关系比我们欧洲人所想的要紧密得多。双方领导人相互依存,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既爱又恨'的关系。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两大强国,将为这个世纪打上烙印。"
"两国之间固然有诸多对立,但是中国领导人依然赞叹于美国的创新能力。中国精英阶层纷纷将其子女送去美国的精英高校求学,这绝非偶然。习近平的女儿也曾经在哈佛大学就读。当今世界两大强国之间的共同点,超越了眼下的贸易争端。北京的领导层知道这一点,而华盛顿今后也会明白这一点。"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评论则以"中国亏欠全世界"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既是穷国、也是富国,这一矛盾既被中国领导人用来要求特殊待遇,也能被西方国家用来对中国施压,迫使北京在外贸中采取更为公平的做法。
文章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但是其人均GDP却只有美国的1/4;同时,中国内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依然巨大。"中国领导人在面对西方时,太喜欢强调这些差距,从而为某些领域不对外国竞争者开放提供借口。同时,中国领导人又强调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发展等方面已经或即将达到领先地位。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惹恼了西方。欧美国家不禁要问:既然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能够挑战全世界、或者已经领先全世界,而且中国还很喜欢炫耀这些成就,那中国又凭什么来要求特殊待遇呢?"
作者随后笔锋一转,接着指出:"尽管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今后几年中国依然需要西方的技术,从而实现经济产业升级。北京必须要为此兑现承诺,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开放市场。截至目前,屡屡承诺的对等原则屡屡被践踏。中资企业能够在海外大肆收购,中国本土市场的许多领域却不对西方企业开放。西方国家领导人有可能因此教训中国领导人说:'你们要是不开放市场,那么我们也要更加严格地审核中资企业的海外收购。'这样就能对中国施压,促使北京推动与相关国家的双边投资协议。"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