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迪:“教授先生”与“软弱的当权者”
2006年4月12日意大利人亲切地管他叫“教授先生”,也很欣赏他审慎的行事方式。对于他的支持者来说,他的学识和能力就是他的个人魅力所在。普罗迪很有民众亲和力,并且从不因为自己的学历和头衔而自感高人一等。1996年竞选意大利总理时,普罗迪曾乘公共汽车赶赴不同的选战集会。66岁的普罗迪是温和的左翼阵营的代言人,倡导真实再现意大利宪法中提到的宗教自由及公众利益。
家庭型男人
普罗迪于1939年8月9日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是九个孩子中的第八个,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1969年,普罗迪娶了一位大学老师,随后生了两个儿子。普罗迪说:“我喜欢和很多人在一起——我的家庭成员总共有55个。”
中学毕业后,普罗迪在米兰攻读法律专业,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又在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继续深造。1963年之后,普罗迪成为科学工作者,1966年开始授课,1971年至1999年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国民经济和工业政策学教授。
将意大利引入欧元区的总理
截至七十年代末,普罗迪已经作为意大利前总理安德雷奥蒂政府内阁中无党派的工业部长积累了初步的执政经验,其经济治理的才能又在意大利伊利集团(工业复兴公司)的私有化进程中获得了广泛的承认。1996年,中左联盟(又称橄榄树联盟)赢得了议会选举,普罗迪出任总理,成为意大利战后历史上第一位团结左翼政治力量的政府领导人。执政期间(1996-1998),意大利奉行节俭政策,为引入欧元做好了财政准备。1998年,普罗迪与执政联盟中的共产党人士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导致政府垮台。左翼联盟随后几度重组,历经凶险,最终在2001年的大选中败给了贝卢斯科尼的中右联盟。
政绩平平的布鲁塞尔政治家
1999年,出任欧委会主席的普罗迪面临着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挑战,他希望通过施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欧盟委员会输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整治上一届欧委会中出现的营私舞弊、管理混乱、 任人唯亲等问题。然而,在观察人士看来,初临布鲁塞尔的普罗迪步履维艰,很难满足国际上对他的过高期待。早在普罗迪抵达布鲁塞尔之前,罗马方面就赠他一个雅号:“软弱的当权者”。普罗迪不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雄辩家,因此也很难将欧盟精神贯彻到不同的欧洲国家。
2002年,普罗迪批评欧盟稳定与发展公约 “愚蠢”,建议引入灵活化注解,引起了欧洲范围内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声浪,大大地降低了他作为欧委会主席的可信度和执行能力。
普罗迪在任期间,欧盟发生过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二是欧盟宪法出炉。2004年5月1日,欧盟新加入10个成员国,这也是漫长谈判和反复争议后欧盟取得的巨大成果。相反,2004年10月29日在罗马签署生效的欧盟宪法在经历过荷兰、法国公投失败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怅然离任
关于普罗迪连任欧委会主席的提议没有在欧洲议会上获得多数支持,此前,曾有反对者批评普罗迪关心意大利内政胜于欧盟事务,还有人谴责他滥用欧委会主席权力来扩大自己在意大利的政治影响力。《法兰克福汇报》曾在普罗迪卸任前撰文说,普罗迪虽然一再以“提前离任”挑衅自己的政敌,但他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耐力”,与此同时,他也给人留下了 “独行侠”和“直觉不够敏锐”的印象。
重返意大利
同贝卢斯科尼相反,普罗迪在本届意大利议会选举中本色出镜,靠事实说话,决不哗众取宠。他的最终目标在于,带动意大利走出经济困境。普罗迪最大的政治资本在于意大利人的信任,还有他在担任部长时就已表现出的经济头脑和执政能力。意大利必须解决巨额外债和经济萧条问题,减轻贫富差距。虽然普罗迪可能在领袖气质及实际贯彻力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为人正直,从未卷入过任何丑闻。正因如此,他才能凭其廉洁和诚实的个人形象深得民众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