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德国的战后赔偿
2015年7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1945年5月,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英国和前苏联军队占领德国。数百万人成为无家可归者,难民们从东部涌向西部地区。盟军开始确立德国政治与地理的新秩序。同年7月17日至8月2日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与会者就战后秩序建立、战争赔偿等问题进行了商讨。美国的主张得到了贯彻:赔偿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但是这次会议并未规定德国赔偿的具体数额。
在前苏联占领区的土地和工业改革中,大地主的土地被征收,所有大型工业企业都被国有化。东德大量的工业设备被拆除并运走,这波行动的规模远大于西德地区。到1953年,东德工业产能大约缩减了30%。波茨坦大学近代史学教授戈特马克(Manfred Görtemaker)表示:"德国让前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后者希望从德国索取广泛的赔偿。"
反观西德,在冷战的背景下,西方列强们需要这个盟友。政治和经济上,西德是一个抵抗共产主义阵营的重要堡垒。在波茨坦会议之后,一个事实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战胜国的联盟很快演变成一场东西方阵营间的对抗。
债务大山变小山
1946年,西方盟国在《巴黎赔偿条约》中规定了从西德获取赔偿的方式以及分配份额。另外,他们也确定了德国弥补纳粹受害者和难民的赔偿义务。不过条约并未涉及具体的数额。戈特马克表示:"经历了一战的美国在赔偿问题方面已有过经验。"一战后,德国花了很长的时间都没能复苏--最后希特勒得以快速崛起。"美国和英国主张大规模放弃赔偿,这样德国经济才有机会恢复元气。"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当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1947年提出了一项欧洲复兴计划。至1952年,美国给西欧国家提供124亿美元援助资金,西德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了这笔资金的约10%。
1953年,西德签署了《伦敦债务协议》,根据协议,西德无需赔偿二战时期造成的损失费用,只需支付战前遗债和战后债务。西德政府以此成功地减免债务,把赔偿金额从290亿马克降为145亿马克。德国经济的恢复由此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此外债权国也对德国的商品敞开大门,促进了德国的出口业。战时索赔事务被推迟,将会由一份和平协议来规定。
在《伦敦债务协定》签订不久,联邦德国议会就签署了向以色列的赔偿协定。以色列获得价值30亿马克物资的赔偿,"犹太人向德国索赔大会"获得了4.5亿美元。此外,至2000年,德国总共支付给强征劳工和集中营囚犯大约830亿马克。
通过签署《伦敦债务协议》以及与以色列签订赔偿协议,时任总理阿登纳有一个首要的政治目标:促进德国与西方的融合,并把德国塑造成一个可靠的债务人的形象。
"代替和平协定"
二战结束后的初期没有签订一项关于赔偿的和平协议。德国一分为二,由战胜国管制。1989年后,德国实现统一。总理科尔(Helmut Kohl)担心旧事重提、所有62个曾和德国敌对的国家会索要赔偿。在所谓的《2加4条约》中,科尔不但确保了德国的统一和主权,也成功地贯彻了自己的主张--这份文件中没有涉及赔偿。为了避免向单一国家支付赔偿,德国避免签署"和平条约",而是提出"2加4条约"(两德以及英法美苏四个战胜国)的说法。
关于赔偿的问题就此沉寂,直到今年,深陷危机的希腊再次"激活"了这个话题:希腊副财长马达斯(Dimitris Mardas)要求德国为纳粹时期的罪行赔偿近2800亿欧元。德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如果希腊要求3000亿欧元的赔偿,俄罗斯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100万亿欧元?"历史学家赫伯特(Ulrich Herbert)发出这样的疑问。毕竟苏联受到纳粹的创伤更为严重。如果正式向希腊支付赔偿,那么这个举动会引发其他受害团体索要更高额的,德国完全支付不起的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